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新中国成立后金庸想当外交官为何被拒(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1948年,金庸从东吴大学法学院草草毕业。时局混乱,民心动荡,金庸为前途忧虑,当律师不可能,找工作更是困难重重。恰在此时,上海《大公报》要招聘两名国际电讯翻译。报名人数逾3000,反复考试筛选后,金庸幸运考上。不久,《大公报》要在香港出版,金庸被派往香港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无比的热情建设新中国,一种空前的稳定与美好的希望,感染着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也包括众多的海外华人。香港的一些爱国青年纷纷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金庸也不例外。金庸爱憎分明,政治倾向非常明确,反对国民党,向往共产党,认同祖国大陆。
     新中国成立仅一个月,就同1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派驻外交使节已成当务之急,但外交人才奇缺。直到1950年七八月间,新中国首批7位大使才陆续抵达驻在国。公使、参赞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位置还有很多是空缺的,急需从全国各地抽调一批熟悉外事、了解国际问题的人员。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金庸很想当一名外交官,为新生的共和国贡献智慧,并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一、金庸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有亲戚关系,钱学森的夫人蒋英是蒋百里的女儿,金庸的表姐;二、金庸在《大公报》工作,与乔冠华有情谊较深的私交,解放初,乔冠华担任政务院总理兼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的秘书;三、金庸的朋友梅汝璈在外交部任职,系国际法权威,很得周恩来赏识。金庸发表过一些关于外交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文章,很受梅汝璈的赏识,梅邀请金庸出任助手。
     金庸不顾新婚妻子的再三挽留,雄赳赳气昂昂地赶赴北京。一到北京,他就踌躇满志地跨进新华门外交部。乔冠华对金庸说,新中国需要一批像他这样的在海外工作或学习的人员,加入到外交队伍中来。金庸听了,异常兴奋和激动。因乔冠华的关系,金庸见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的几个月里,金庸的心情真是愉快极了。
     不幸的是,后来乔冠华非常遗憾地告诉金庸,其一、由于他出身大地主家庭,属于剥削阶级,必须受训写出深刻的自传交代;其二、他不是共产党员,必须先到人民大学学习或到其他单位工作,入党之后才能进外交部工作。金庸深知,入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得考验个五年十年甚至更久,时光不等人啊。他思虑再三,叹息客观情况如此不适合,只得放弃当外交官的念头,黯然神伤地离开北京,重返香港《大公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