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佛海在回忆文章中用大块篇幅追述这段往事。“这是我生死关头,所以这一段特别写得详细”。后怕之情,溢于言表。当时审理他的上海“清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群,后来也成为汪伪政权高官,周佛海对他大加拉拢,但私下对儿子谈起来却“旧嫌未消”,称陈群恨不得杀了他,但因杨淑慧的营救而没有成功。这段“国共皆欲诛之”的经历对周佛海的影响,一方面是了解到投靠“实力派”的重要性,一方面也知道“得罪谁都不行”,这也许是他最后成为“日、伪、中皆曰可用”的“骑墙式汉奸”的思想根源之一。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伪、中皆曰可用 蒋介石回南京后,周佛海又被任为新黄埔军校的政治总教官。惊魂初定,他又开始撰写《三民主义的理论体系》,打算奠定自己“三民主义理论家”的身份,向国民党表明自己的忠心。 周佛海作为蒋介石的“文胆”之一,与邵力子、陈布雷、陈立夫等一起参与机要,起草公文,过“半军人半文人的生活”,颇得蒋的信任。蒋介石建立“中统”,周佛海与陈果夫、陈立夫同为领导核心;蒋建立“复兴社”(后改为军统),周又被指名为该组织最高级干部之一。与一众幕僚同事,也交情颇深,抗战后周作为汉奸被逮捕之后,陈布雷、陈立夫以及蒋介石的机要秘书陈方都出力为之求情。但作为“半路出家”的幕僚,他虽时有升迁,但地位仍“半红不黑”,较有实权的职位不过江苏省府的教育厅长,与野心相比,自然感觉“很不得意”。据其子周之友在《我所知道的汉奸周佛海》中回忆,他对儿子说过:“我在重庆很不得意。自从脱离共产党后,我当过国民党政训处处长,也当过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现在当国民党宣传副部长,和国民党中统关系也深,但始终没有什么作为。因此,我决心同汪先生一道出来,从另外一条道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可以说,周佛海的卖国,首先是追求自己政治上的野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