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长篇第五》 5-1、【瑚琏之器】——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论语·公冶长》(5·4):“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5-2、【闻一知二】——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论语·公冶长》(5·9):“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5-3、【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论语·公冶长》(5·9):“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5-4、【朽木不彫】【朽木难雕】【朽木不可雕】——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论语·公冶长》(5·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5-5、【朽木粪土】【朽木粪墙】——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论语·公冶长》(5·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5-6、【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论语·公冶长》(5·10):“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5-7、【敏而好学】——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论语·公冶长》(5·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8、【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论语·公冶长》(5·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9、【善与人交】——善于与别人交朋友。《论语·公冶长》(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0、【三思而行】【三思而后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论语·公冶长》(5·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5-11、【愚不可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论语·公冶长》(5·21):“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12、【斐然成章】——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论语·公冶长》(5·22):“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5-13、【不念旧恶】——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论语·公冶长》(5·23):“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5-14、【安老怀少】——安:安顿;怀:关怀。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论语·公冶长》(5·2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15、【计过自讼】——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论语·公冶长》(5·27):“已矣乎,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雍也篇第六》 6-1、【行不贰过】——指犯过的错误不再犯。《论语·雍也》(6·3):“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6-2、【迁怒于人】——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论语·雍也》(6·3):“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6-3、【肥马轻裘】【乘肥衣轻】——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生活奢侈豪华。《论语·雍也》(6·4):“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6-4、【周急继乏】【周急济贫】【周贫济老】——周:接济。继:帮助。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论语·雍也》(6·4):“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6-5、【犁生骍角】——指杂色牛生纯赤色、角周正的小牛。比喻劣父生贤明的儿女。《论语·雍也》(6·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邢昺疏:“杂文曰犁。骍,纯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也。舍,弃也。诸,之也。仲弓父贱人而行不善,故孔子称谓仲弓,……言仲弓父虽不善,不害于子之美也。” 6-6、【一箪一瓢】——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论语·雍也》(6·11):“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7、【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论语·雍也》(6·11):“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8、【陋巷箪瓢】——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论语·雍也》(6·11):“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9、【不改其乐】——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论语·雍也》(6·11):“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10、【不堪其忧】——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论语·雍也》(6·11):“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11、【行不由径】——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论语·雍也》(6·14):“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6-12、【祝鮀之佞】——祝鮀,春秋卫人,能言善辩,或指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论语·雍也》(6·16):“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