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成语典故 >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哪些(9)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子路篇第十三》

13-1、【名正言顺】【名不正言不顺】——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论语·子路》(13·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3-2、【手足无措】【无所措手足】——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论语·子路》(13·3):“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3-3、【鲁卫之政】——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论语·子路》(13·7):“鲁卫之政,兄弟也。”

13-4、【胜残去杀】——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论语·子路》(13·11):“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13-5、【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论语·子路》(13·15):“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13-6、【一言丧邦】——指一句话可以亡国。《论语·子路》(13·15):“一言而丧邦,有诸?”

13-7、【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论语·子路》(13·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13-8、【悦近来远】——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论语·子路》(13·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13-9、【迩安远至】——谓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欢乐,远地之民则闻风而附。指政治清明。。《论语·子路》(13·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13-10、【欲速不达】【欲速则不达】——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论语·子路》(13·1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11、【父为子隐】——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论语·子路》(13·18):“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13-12、【子为父隐】——儿子为父亲隐瞒劣迹。《论语·子路》(13·18):“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13-13、【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论语·子路》(13·2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13-14、【斗筲之人】——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论语·子路》(13·20):“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3-15、【斗筲之器】——筲:仅容一斗二升的竹器。比喻气量狭窄的人。《论语·子路》(13·20):“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3-16、【和而不同】——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论语·子路》(13·2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17、【刚毅木讷】——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论语·子路》(13·2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宪问篇第十四》

14-1、【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论语·宪问》(14·3):“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14-2、【没齿无怨】——比喻永无怨言。《论语·宪问》(14·9):“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14-3、【见危授命】——授命:献出生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论语·宪问》(14·1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4-4、【谲而不正】——谲:欺诈。诡诈而不正派。《论语·宪问》(14·15):“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14-5、【一匡天下】——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论语·宪问》(14·17):“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