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托孤寄命】——指受遗命托付辅助幼君;或君主居丧时,受命摄理朝政。亦泛指付托以常之重任。《论语·泰伯》(8·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8-8、【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论语·泰伯》(8·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9、【死而后已】——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论语·泰伯》(8·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10、【笃信好学】——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论语·泰伯》(8·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8-1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论语·泰伯》(8·1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1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论语·秦伯》(8·17):“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8-13、【巍巍荡荡】——形容道德崇高,恩泽博大。语出《论语·泰伯》(8·19):“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朱熹集注:“巍巍,高大之貌;荡荡,广远之称也。” 8-14、【卑宫菲食】——指宫室简陋,饮食菲薄。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论语·泰伯》(8·21):“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子罕篇第九》 9-1、【斯文扫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论语·子罕》(9·5):“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清·徐坷《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作监临,斯文扫地。” 9-2、【空空如也】——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论语·子罕》(9·8):“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9-3、【仰之弥高】——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论语·子罕》(9·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 9-4、【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论语·子罕》(9·11):“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9-5、【欲罢不能】——欲:想;罢:停,歇。想要停止也不能停止。《论语·子罕》(9·11):“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9-6、【韫椟而藏】——把玉裹在匣子里藏起来。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论语·子罕》(9·13):“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9-7、【待贾而沽】【待价而沽】——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论语·子罕》(9·13):“沽(贾)之哉!沽(贾)之哉!我待贾(价)者也。” 9-8、【善贾而沽】——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论语·子罕》(9·13):“沽(贾)之哉!沽(贾)之哉!我待贾(价)者也。” 9-9、【衒(zuì)玉自售】——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论语·子罕》(9·13):“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奁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沽之哉,不衒卖之辞。” 9-10、【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论语·子罕》(9·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11、【不舍昼夜】——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论语·子罕》(9·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12、【为山止篑】——比喻功败垂成。《论语·子罕》(9·19):“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9-13、【苗而不秀】——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论语·子罕》(9·22):“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9-14、【秀而不实】——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论语·子罕》(9·22):“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9-15、【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论语·子罕》(9·2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9-16、【年富力强】——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论语·子罕》(9·2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9-17、【知过必改】——认识到自己错了就一定要改。《论语·子罕》(9·25):“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18、【不忮不求】——忮:嫉妒;求:贪求。指不妒忌,不贪得无厌。《论语·子罕》(9·27):“不忮不求(4),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源自《诗经·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9-19、【松柏后凋】——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论语·子罕》(9·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20、【岁寒松柏】——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论语·子罕》(9·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