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朱棣为什么急于把国都迁到北京? 朱棣迁都之谜(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脆弱的城市

1425年夏,建都不足五年的北京城动荡不安。

这一年五月十三日(阴历),48岁的明仁宗朱高炽暴崩于钦安殿,在位时间,不到一年。仁宗暴崩,谣言纷纷,人心扰攘。皇太子朱瞻基,此时奉旨祭 奠南京孝陵。南京与北京在古代交通条件下的信息往来,至少需半月。但随着仁宗在北京突然崩逝,朱瞻基仍在南京,皇位空缺的危险出现了。

1425年5月至6月这段帝位更替的时日,山东安乐州汉王朱高煦的间谍在城中四处活动,侦取信息,联络政要。朱高煦主要的活动对象,集中在军 界,也就是北京城这些卫所的指挥官之中,甚至包括掌中军都督府、太师张辅。朱高煦在军中素著威望,蓄谋在朱瞻基返回北京的路上截杀之。

但朱瞻基并非庸才,处明初风云变幻的政治动荡之中,他对于皇位空缺引发的政治危机,相当敏锐。在南京听到仁宗驾崩的急报之后,朱瞻基星夜返京,昼夜兼程,于六月三日,就返回了北京,避开了朱高煦的伏击,化解了一场政治暗杀。

1425年宣宗继位时刻的政治危机,正是北京城政治裂痕的一次展露。当然,它首先仍是朱元璋龙子龙孙的帝位传递问题,而后才是北京城的内部安置,这是一个相当长远的问题。同样,明宣宗对于问题的症结,也相当之了解。

1425年酷热的六月,尽管宣宗已经回京,但为防止动乱,京师戒严的命令犹在。朱瞻基曾要求张辅体恤士卒、解除戒严,后者认为,解除戒严必须在 朱瞻基登基并稳定人心之后。按照礼法,老皇帝去世,新皇帝继位,需要群臣、亲王三次劝进,储君不断表示谦让,最后“不得已”才能继承帝位。这是一个相当繁 琐、又必须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让受”过程。朱瞻基的继位,就在这个劝进过程中,拖延了半个多月,直至六月二十七日,才正式登基,宣布翌年为宣德元年。

即位诏书按照新君登基的惯例,罗列了一大串赦免与宽仁新政。但颇为耐人寻味的是,作为一份针对全国性的政治纲领性文件,诏书特意谈到处理北京地 区匠户的办法:见起在京做工人匠,有二丁三丁者放回一丁,四丁五丁者放回二丁,六丁以上者放回三丁,其单丁应役二年之上者,放回休息。内有犯罪被刑剜剌, 已成残疾者,即与开除本身差役,全其余生。其无知小人挟仇妄指平人为匠者,今后有司宜严加禁止,违者罪之。

诏书中的“匠”,是指入匠籍人口。匠籍与军籍,是明代较低的一个社会等级,这两籍之民,不得应试,并世代承袭。诏书中也清楚地说明,匠籍中,还包含了犯罪者, 永乐初迁徙的罪犯,就应当入了匠籍。同时,也有平民被诬陷入匠籍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