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朱棣为什么急于把国都迁到北京? 朱棣迁都之谜(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在永乐年间大规模向北京转移的人口中,仅一次就迁徙南京匠户5000入京(约2.5万人),加上作奸犯科被贬入匠籍者与及被划入匠户的人口。在京城中,匠人是一个有四五万之众的庞大底层人群。显然,这个群体是极其容易滋生不满乃至于引发政治动荡的。

诏书中的“放回”,当指脱离差役。这是宣宗极大的恩赦,抚慰京城底层劳役群体长期营建北京、山陵工役的不满。在应对了匠人劳役问题之后,宣宗在即位第二天,进一步赏赐京师军、匠两籍:上以京师见役军伍、匠,劳勤日久,人赐绵布二匹钞、五锭鞋二双。

就明代的军籍民人而言,尽管不能脱籍,也不能参加科举,但军队支配有大量田产,军士也享有一定的屯田数目。由此,也可以理解宣宗在安抚北京军、匠两籍上的举措不一。对于匠人,宣宗高调赦免劳役并有所抚恤,对于军籍,则是赏赐财物。

随后,宣宗对北京地区的民人,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恩赏,人数多达三十二万九百五十人,赏银九十六万三千八百二十九两。明初,一两银子可购大米二石,以今天的标准换算,一石约为94.4公斤。这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宣宗恩赏力度之大。

非但如此,恩赏遍及权力机构运作的所有相关部门人员。宣宗的这一行动,相比起对匠户与军户安抚措施来说,不仅规模更为宏大,牵涉社会各阶层的人员更为广泛,它甚至还针对在京的朝贡使臣及其庞大的随从赏赐。

在宣宗即位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连续三次对京畿之内的民人,进行政治赦免与恩赏,这一态势,足以说明的宣宗所继承的北京城,远不是那么那么太平。

宣宗所应对的问题,不仅仅是来自乐安州汉王朱高煦的挑战,他更为忧心的,应当是这个沙盘之上的北京城的断裂。明宣宗所作的一系列努力,换取了短暂的回报。

1426年,朱瞻基亲征叛乱者朱高煦。在讨逆之前,朱瞻基事先公布朱高煦的罪行,其中一项,是乐安州使臣要求皇帝诛杀户部尚书夏原吉。而永乐、 洪熙与宣德三朝重臣夏原吉,正是宣宗即位之际京城各项仁政的执行者。朱高煦的谋反理由,显然是对成祖靖难起兵的拙劣模仿。京城之中,出现了空前一致的团 结,民人为朝廷主动提供战马者,不在少数。

对于北京城来说,一年前的人心汹汹,似成过去。明宣宗的平叛工作,进展得也相当顺利,大军兵临安乐州,朱高煦出城受缚。随后,宣宗在军界查出山 东都指挥使靳荣、天津卫镇守都督佥事孙胜、山西都指挥张杰、杨云等与朱高煦勾连,这些都是军中的高级将领,而整个朱高煦谋反案,总共被诛杀者640余人。 人数之众,大概是明洪武蓝玉案之后,牵涉军界高层最为广泛的案件。

1426年,这大概是明帝国定都北京的两百二十余年中,难得的团结之年。而在明王朝的大部分时间中,北京城仍是一个通过政治权力强制捏合并创造出来的沙盘,它时刻有崩裂之虞,这将在往后的两百余年中,反复出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