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关於元朝的六大谎言:蒙古人杀汉人只赔驴价问题(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误会还是蓄意歪曲?关於元代的六大谣言(五)

5、杀汉人五大姓问题

此事流布甚广,其传播最大的功臣倒不是史书或者别的什麽古籍,而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

屠杀汉族张、王、刘、李、赵五大姓之事,确有来源,不过,这却并非一条实际执行过的政策,《元史·顺帝本纪》裏面对此事记载得很清楚:“(后至元三年)十二月己巳……伯颜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帝不从。”不知道为何在传布此事时候,却把“帝不从”这三个字给选择性无视了。

既然说到此事,便不得不提一下伯颜这个人了。伯颜,蒙古蔑儿乞氏。元代诸大臣中,仇视汉人南人者,无过於此人。说起他对汉人的仇视,根据《庚申外史》的记载,是有这麼一段来历:

“或言伯颜家畜西番师婆,名畀畀,每问求岁吉凶,又问自己身后事当如何。畀畀曰:‘当死于南人手。’故其秉政时,禁军器,刷马匹,蒙古、色目殴汉人、南人,不得回手等事,皆原于此。

另外,伯颜此人出身武职,粗陋无文,而且蔑儿乞氏乃是成吉思汗时期被征服的部落,其出身皆为奴籍,伯颜本身亦为郯王彻彻秃家奴出身。而彻彻秃却以亲近汉人士大夫、素有贤名而著称。因此,大约伯颜早年也许受过郯王府上的汉人座上宾的气亦未可知。再者,《庚申外史》裏面还记载了伯颜这麼一段往事:(后至元元年)伯颜奏曰:“陛下有太子,休教读汉儿人书,汉儿人读书好生欺负人。往时我行有把马者,久不见,问之,曰:‘往应举未回。’我不想科举都是这等人得了。”遂罢今年二月礼部科举。

从这麼几件事情,我们依稀可以看出伯颜此人有这麼些特点:

第一、伯颜此人似乎早年不止一次受过汉人白眼,因此跟汉人有宿怨,对汉人有特别深的偏见;

第二、伯颜此人因为出身卑贱,自卑心理一旦转化成自尊心理,往往破坏性就特别强。所以一朝得势,就想把所有曾经踩在他头上的人给踩在脚下。事实上也是如此。至元三年,伯颜完全发迹,被封为太师、答剌罕、秦王左丞相,位极人臣,然而他的旧主郯王彻彻秃不知道是忘了还是其他原因,并没有放他的奴籍。这下可不得了,伯颜勃然大怒曰:“我为太师,位极人臣,岂容犹有使长耶?”於是旧账新账一起算,“遂奏郯王谋为不轨,杀郯王,并杀王子数人。”(《庚申外史》)彻彻秃尚且被杀,更何况汉人?再加上以前巫婆的预言,自然压制汉人便实属必然了。

伯颜的这些举动,跟他个人经历有著密切关系,但从大背景而言,也跟元朝时期蒙古族的分化有著密切关系。元朝统一中国之后,大量的蒙古人因为做官、为军等原因,入居中原。但同时,亦有大量蒙古人依然居於漠北旧地,维持原来的游牧生活。而元朝皇帝为了维持本身民族特性,不至於被汉族彻底同化,更重要的是不至於蹈北魏之覆辙。北魏鲜卑因统治中心全数南移,导致其原本在草原上的统治空心化,其他游牧民族如柔然、突厥等的崛起,又成为了北魏的边患。而且北魏的汉化政策,也导致尚维持游牧生活方式的鲜卑人的反弹,酿成了“六镇之乱”。

元代汲取北魏的教训,采取两都巡幸制度(大都、上都),以保证草原故地和中原两大部份的统治都能够巩固。然而,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使得蒙古族本身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巨大的分化。以元代四大蒙古世家(即成吉思汗时期“四骏”之后)为例,木华黎家族从成吉思汗开始,便经略中原,后来其家族封地亦在山东东平,世代与汉族或汉化蒙古、色目家族通婚,故而其家族世代以儒臣闻名,如木华黎之子孛鲁,便以亲近儒士闻名,而木华黎三世孙安童、五世孙拜住皆是元朝有名的儒臣贤相,六世孙朵儿直班则是精通儒学的文学家、书法家。另外,如赤老温之后裔中,亦有一门两进士之美名。反观博尔忽、博尔术家族,因为长期生活在漠北,终元之世,不见有汉化之迹象。由於观念、利益等的分化,汉化蒙古人与传统蒙古人之间的斗争贯穿了元代始终。“南坡之变”中,木华黎家族与博尔忽、博尔术家族便站在了对立面。而伯颜与其侄脱脱,最后亦势同水火。

从总体上而言,民族融合乃是元代不可逆转的大势。到元代中后期,“蒙古人、其他外族人与南、北汉人上层之间文化、社会关系方面曾经十分单一的民族划分早已变得模糊了,它已随著复杂的民族融合而变得不复存在……而另一方面,许多蒙古人和外族人则与汉人意气相投。”(《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蒙古人之中,亦出现了很多文化大家,如诗人有泰不华、笃列图、月鲁不花等,散曲家阿鲁威、童童等,画家有元世祖太子真金孙女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张彦辅、宗王小薛、镇南王孛罗不花等,书法家有松坚、朵儿直班等。

综上所述,所谓元朝要“杀汉人五大姓”之事,并未发生过,而其事情之由来,实际凸显了元代“传统蒙古人”与“汉化蒙古人”和汉人之间的矛盾。由於这一做法极为荒悖,事实上也一天都没实行过。金庸因小说主题之故虚构其事似有可原,而今人却将之以为信史并大肆夸张歪曲而宣扬,便不知其动机为何了。

注1:元朝自1279年统一全国,1368年回到漠北,从全国统一到灭亡,元朝共计89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公元前207年灭亡,从全国统一到灭亡,秦朝只有14年。

西晋280年灭吴统一全国,316年,匈奴刘曜进攻长安,晋愍帝投降。从全国统一到灭亡,西晋只有36年。

隋朝589年灭陈统一全国,618年灭亡,从全国统一到灭亡,隋朝只有29年。

西晋灭亡后有东晋偏安江南,元朝灭亡后有北元称雄漠北。

注2:未来是不知预知的,在1980年,有谁想到苏联和南斯拉夫会在十几年后解体?有谁想到德国会在十年后统一?

秦始皇千古一帝,在他死后仅仅过了三年,秦朝就被推翻。

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力鼎盛,谁又能想到仅仅在隋文帝去世14年,强大的隋王朝就灭亡了?

秦始皇和隋文帝可都是汉人,再厉害的人也管不了身后事。

就如同在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的时候,恐怕没有人会想到70多年后元朝会统一中国吧。

注3:隋唐人口变化,从609年的4600多万减少到628年的1500多万,那三千多万人哪里去了?难道都是被乱兵所杀?兵荒马乱,大量田地荒芜,很多百姓饿死,战争频繁,尸体不能及时掩埋,引发瘟疫,缺医少药,很多人病死,很有很多人被土匪和军阀所杀,要不然,短短20年3000多万人怎么没的?

注4隋唐人口变化数据, 维基百科,“中国人口史”:

网址: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8,907,536户.46,019,956人。

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全国约44,500,000人。

初唐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1,800,000户, 12,350,000人。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2,190,000户.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2,900,000户, 15,000,000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