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史林》 乔志强/行龙 参加讨论

我们这里所说的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趋向,是指中国近代这个时间空间范围内社会本身发展变迁的趋向,就是说,它不是指中国近代通史,即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总的历史,而是探讨社会史意义上“社会”本身发展变迁的趋向。中国近代史上“社会”变迁的总趋向是近代化。在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近代化趋向中,它又具体表现出社会各方面的紧密化(即一体化,社会各个方面相互依赖、制约、互动程度的日渐增大),社会各个因素的社会化(即相互联系和作用程度的日渐增大),和社会的理性化(即符合社会整体发展利益的微慢增长)。
    对“社会近代化”的理解,除了对社会史及“社会的概念和范畴有明确的认识外,还需对“近代化”这一概念有进一步的界定。“近代化”和“现代化”同源于英文modrenizaton,词汇渊源上的致,使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汉语中的两词就混淆不分。我们以为,结合国内史学研究的实际情况,为避免词汇上的异义,称之为“近代化”更为妥贴和符合实际,本文所指的近代化也限于一般所称的中国近代史范围,即鸦片战争到“五四”时期的历史。
    如果说社会史的概念是众说纷纭,那么,“现代化”的涵义也是五花八门,难以定论。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曾归纳为四类:其一,现代化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上落后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其二,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其三,现代化是自然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过程的总称。其四,现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至于现代化的特征、模式等,学者们也给予不同解释。在国内学界颇具影响的美国学者布莱克(C.E.Black)就认为,现代化的特征对于全人类来说大体是相同的,这些特征可概括为诸多方面:民主化,法制化,工业化,都市化,均富化,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宗教世俗化,教育普及化,知识科学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等。此外,帕森斯(T.Parsons)的五种模式变项,列维(M.Levy) 关于社会关系的六组定义分析等,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不同的理解。
    我们以为,无论“现代化”的概念有多少定义,无论现代化的特征和模式学者们给予多少不同的解释,其中存在着一个根本的、共同的特征,这就是“现代”或“近代”总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现代本身是相对传统而言,没有与传统的比较,现代即无从谈起,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基本分野是理解现代化最重要的两项变量。可以这样认为,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对于西欧社会来说,传统制度是指存在于中世纪的制度,现代性对传统制度的挑战发生在12至18世纪”。(注:(美)布莱克(C.E.Black):《现代化动力》,浙江人发出版社 1989年版第7页。) 就中国的历史而言,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可视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界标,因为自此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探索实已开始,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现代化过程便可称之为近代化过程。
    在这里,我们探讨的中国近代社会史上“社会”变迁的趋向。根据我们对“社会”及社会史和近代史的理解,我们也可以给“社会近代化”作一基本界定:即社会近代化就是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演化变迁的过程,社会构成、社会运行、社会功能由传统向近代化的发展变迁的历史就是社会近代化的具体内容。中国近代社会史,就是以社会近代化为基本趋向,探讨社会本身如何由传统的“社会”向近代“社会”演化变迁的专门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