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中国世界史研究译介时期的俄苏史(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史学集刊》 于沛 参加讨论

养浩斋主人译辑《俄国蚕食亚洲史略》,1902年上海广智书局出版,系《史学小丛书》之一。该书上篇为日本佐藤弘著;下篇为英国克乐诗著。主要内容是俄国蚕食亚洲的历史和现实。译者在《前言》中指出:“今之稍识时务者,必曰俄虎狼也”。“闭门避虎,不如退而张弓”。译者还写道:“必先知虎之可畏焉,然后能忧之,然后能防之,则谈虎之学,其亦不可以已矣”。
    日本蕨山生著《俄国经营东方策》,上海通社1903年译自日文出版,系《通社丛书》之一。作者揭露了近代以来,俄国在远东,包括在中国的侵略扩张,以及日益尖锐的日俄矛盾。译者翻译此书是为了使中国人民重温这段历史,提高警惕,不可对俄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俄国在20世纪急欲称霸世界,首先要把矛头指向中国,但清政府中的一些高官却极力主张“联俄”。作者认为,他们在俄国东侵的事实面前,应该猛醒了。
    日本山本利喜雄著、麦鼎华译:《俄罗斯史》,1903年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出版社在谈及出版此书的目的时写道:“彼俄罗斯向为专制政体之国,与我政体相类似,其成败得失,皆可借鉴。且西北利亚(西伯利亚)铁道既成,势力骎骎南下,我国实首当其冲。若懵于其国势民情,日言抵御,曷当于事”。因此,出版这部著作是为了唤起民众,自觉抵抗沙皇俄国的侵略扩张。
    近代民主革命家宋教仁撰写的《二百年来之俄患篇》,发表在1911年2月20日-3月4日的《民立报》。为了对付沙皇俄国加紧入侵中国蒙古和新疆地区,宋教仁依据俄国200年来侵略中国的历史,写成此文。文章揭露了俄国侵略中国的种种事实和伎俩,“以警告国人”不要忘记惨痛的历史。
    20世纪初,有关“彼得遗嘱”的先后公布,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沙皇俄国侵略扩张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彼得大帝的遗嘱的内容,是关于沙皇俄国不仅要成为欧洲大国,而且要在全球扩张,实现称霸世界的计划。至于“彼得大帝”遗嘱的真伪,至今还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但是,彼得大帝确实是向自己的继承者指示种种侵略方针的帝王,他的继承者们也确实忠实地执行了他的世界性的侵略方针。有关“彼得大帝”遗嘱,当时多处发表。主要有:《俄皇大彼得遗训十条》1901年9月17日、9月27日,《杭州白话报》;《俄皇大彼得遗诏十四则》,《政艺通报》,1902年第20期;《俄皇大彼得遗训》,《俄事警闻》,1903年第3-4期;《俄皇大彼得遗嘱》,《扬子江》,1904年第3期。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特别是八国联军的入侵,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救亡图存”、“求强求富”,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向外国寻求救国的真理。在这种背景下,俄国史中的一些内容,如18世纪彼得大帝改革,成为中国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
    魏源(1794-1857)是近代中国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第一人。他的思想核心是“悉夷”、“师夷”和“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曾以俄国彼得大帝为例来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希望中国效仿彼得大帝,通过深刻的社会变革,使国家走上强盛的道路。俄罗斯摆脱鞑靼蒙古人的统治,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后,“始抗衡欧罗巴洲各国”,俄国“人犹雄悍,未谙西洋技艺”。到彼得大帝时,他“聪明奇杰,离其国都,微行游于岩士达览等处船厂、火器局,讲习工艺,旋国传授,所造火器、战舰,反优于他国,加以训兵练阵,纪律精严。迨至近日,底利尼王攻取波兰国十部落,又击败佛兰西国王十三万之众,其兴勃然,遂为欧罗巴最雄大国”。[3](俄罗斯国总记)魏源对俄国彼得大帝的介绍,是和希望中国在东方的崛起联系在一起的。
    1833年8月初,德国传教士郭实猎主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广州创刊。在《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峨(俄)罗斯国志略》中,较生动地介绍了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背景及过程、结果。作者首先写到了俄土战争,“彼得罗就安登位,自此以后创立国之业定矣。始操演武艺,不期募兵二万卫躬,率然攻都耳基国,取沿海之城,建战船驶黑海也”。为了保持海战的优势,实现打开俄国出海口,由一个内陆国家变成一个海洋国家既定的战略目标,彼得一世开始了以军事改革为中心的内容广泛的改革。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彼得一世“暗离京都,陪公差赴荷兰国,亲手作工,欲学建战船之法。后过至英吉利国,巡观舟务厂。”自西欧返回俄国后,彼得一世平息了反对改革的叛乱,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加战船,增军营,开国监,推六艺,感化庶民,援流俗而臻于善。虽然其民执古难变,然皇帝定意,强改不好风俗。彼得罗巡观欧罗巴诸国,效法恒学,为万君之魁矣。其国邦广,其权势强,战船四十余只,水手万余,仓充库实,军营超众四方贤士来归。自此以后,峨(俄)国在欧罗巴籍势舞权,月益年增,令万国赫畏”。[4](P195)这种描述,和当时国内其他著述,如魏源《海国图志·俄罗斯国总记》中的描述完全一致,反映了中外社会对俄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基本认识,表达了欲以彼得一世为榜样,通过改革走富国强兵之路的愿望。
    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领袖康有为(1858-1927)提出“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则亡”。据《康南海自编年谱》,康有为曾编有俄、日、德、英多种变政考,现在见到的有《俄彼得变政记》和《日本变政考》两种,而《俄彼得变政记》则是康有为多种变政考中唯一公开发表的一种。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俄国彼得大帝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融入先进的欧洲文明,微服出访瑞典、荷兰、英国、德国和法国,学习西欧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资本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回国后排除各种阻力,断然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国家革除陋弊,走向富强。1898年3月,康有为以《俄彼得变政记》进呈光绪帝,同年4月收入上海大同译书局出版的《南海先生七上书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