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见梁启超《新史学》(1902年)、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1947年)。 ②见李大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1920年)、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自序(1929年)、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1938年)。 ③《当代中国史学·引论》,胜利出版公司,1947。 ④《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见《史学要论》附录第188~194页,河北教育 出版社,2000。 ⑤《历史哲学教程·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⑥《龚自珍全集·尊史》。 ⑦《民彝与政治》,见《史学要论》附录第87~88页。 ⑧《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见《翦伯赞史学论文选集》(三)第59~71页 ,人民出版社,1997。 ---------------------------------------- 21世纪唯物史观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研究员于沛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是科学的历史观和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唯物史观传入中国之后,使中国历 史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自诞生之日起,即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 ,坚持人类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坚持以社会存在解释社会意识;坚持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的作用;坚持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的作用。马 克思主义史学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史学继承其优秀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取得了举世 公认的成就,但是,在“左倾”思想的影响下,简单化、概念化、公式化和教条主义盛 行,特别是“文革”期间,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受到严重摧残。“文革”结束后,我国社 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历史科学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精神,打破了 “左倾”思潮影响下盛行的种种精神枷锁,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成为摆在广大史学工作者面前的 迫切任务之一。 当前,迈入21世纪的唯物史观面临着来自诸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由于历史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被误解或歪曲,在一些人的 心中造成较严重的思想混乱,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和思想倾向在社会生活和学术研究领 域依然有一定的市场,深入研究并科学阐释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重新“回到马克思” ,澄清一些人的混乱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许多艰苦的工作要做。 其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宣布“历史已经终结”,欢 呼“资本主义已经战胜了社会主义”,冷战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正致力于建立一种新 的、即资本主义的世界秩序。在此背景下,国际上出现了攻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 思潮,作为在国内历史研究领域的反映,出现了否定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认为唯物史观 已经“过时”的错误倾向;或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反对以唯物史观作为历史研究的理 论指导。 再次,外国历史学理论思潮大量涌入国内,但多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致使在 一些人心中,特别是在年轻人心中对其盲目崇拜,不加选择,不加分析地照抄照搬,标 新立异,误认为这些理论是可以代替唯物史观的“科学理论”。 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80年代以后,当代社会发展和科技革命都发生了许 多新变化,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的理论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出回答 ,唯物史观需要面对现实,积极汲取其有益内容,不断丰富自己的概念、方法和理论范 畴,而不是固步自封,使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