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史传主体意识的理性自觉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台州学院学报:社科版 许慧霞 参加讨论

刘知几(公元661-721年),我国唐代杰出的史学家。字子玄,唐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永隆进士。武后时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等职,兼修国史。中宗时参 与编修《则天皇后实录》。他在长期修史、精研史学的基础上,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史传理论专著《史通》。
    《史通》成书于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分内篇与外篇两部分,各十卷。内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因内篇三篇亡佚,实存四十九篇。所涉内容,包括史籍源流、体例 、编撰方法、史官建置沿革以及各类史书得失,可谓全面系统,博大精深。宋代黄庭坚 曾把《史通》和《文心雕龙》并称,认为书中“讥弹古人,大中文病,不可不知。”清 人黄叔琳谓《史通》“书在文史类中,允与刘彦和之《雕龙》相匹”。因此,《史通》 可说是我国第一部史评和史传文学的理论著作。
    直笔:“以道自任”的史家主体意识
    直笔是中国古代史官自古以来就已经形成的优良传统。直笔就是秉笔直书,书法无隐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对史官已经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并作为衡量一个优秀的史官必须 具备的条件。《左传》中记载的两件事情足以说明这一点。
    其一,《左传·宣公二年》记载:
    赵穿杀灵公于桃园,宣子(赵盾)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 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其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 。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左传》记载了董狐、齐太史兄弟和南史氏等人的事迹,体现了作者对“书法不隐” 的良史的赞颂。后来刘勰称赞说:“辞宗丘明,直归南、董。”[4]北周史家柳虬慨叹 :“南史抗节,表崔杼之罪;董狐书法,明赵盾之愆。是知直笔于朝,其来久矣。”, 因此直笔的原则,实为古代史家记史的原则,秉笔直书的精神,成为古代史家提倡的一 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成为史传批评的最高标准。
    后代被称为“直笔”榜样的是《史记》。扬雄称“太史迁实录”。班彪论司马迁说: “然善述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7]班固则称: “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8]这些评论,都肯定了司马迁 对待历史的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司马迁主要从下面两大方面来体现实录精神的。 第一是“考而后信”,实地考察使他掌握了许多第一手史料。司马迁用这些史料与古籍 互相参证,弥补了旧史的许多缺漏,纠正了传闻旧说的不少偏颇。这种“考而后信”的 原则增加了《史记》的可靠性。第二是实事求是,秉笔直书。司马迁不仅对先秦帝王敢 于善善恶恶,毫不隐晦,更重要的是他敢于揭露汉代统治者的阴暗面。
    在唐代,一方面,在强大的封建文化专制主义下,史官的记注、撰著皆要适应现实政 治风向。另一方面,由于上古政教合一的史官制度在唐代史馆中的重演,使得刘知几把 史家的理想形象确立为“道”的化身,他独立于现实政治权利,并对之进行监督和评判 。《史通》“直笔”论就标志着这种“以道自任”的史家主体意识的理性自觉。
    刘知几把儒家人伦纲常抽象上升为客观永恒的“道”,它不以现实政治的利害为转移 ,凌驾于任何人、任何集团的权势之上,乃是常伸于天下万世的公理正义。《史通》之 “直笔论”就是要求史家在史传的修撰中完全排除现实政治因素的干扰,以“道”为惟 一的客观标准记述和评判历史,从而写出是非善恶、荣辱功过的“千秋金镜”,“直笔 ”的精神实质,不在于力求恢复历史本身全貌的客观科学态度,而是不屈于权势,“直 道而行”的道德勇气:“若南、董仗气直书,不避强御;韦、崔之肆情奋笔,无所阿容 。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而遗芳余烈,人到于今称之,与夫王沉魏书,假回邪以窃位; 董统燕史,持谄媚以偷荣。贯三光而洞九泉,未曾喻足高下也。”--“以道自任”成 了赋予史传作家以独立人格的高尚理想,闪烁着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道德 光辉。这都是我国古代史传兴起时期的事情,但这种优良的传统一直影响着古代史传的 发展,是史家提倡的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人们评论史家的一个标准,南朝刘勰评论史家 时有这样两句话:“辞宗丘明;直归南、董。”意谓史家文辞应以左丘明为宗,直笔而 书当以南史氏、董狐为依归。北周史家柳虬在一篇上疏中写到:“南史抗节,表崔杼之 罪;董狐书法,明赵盾之愆。是知直笔于朝,其来久矣。”他们说的“直”、“直笔” 都是直接从“书法无隐”概括而来。换言之,“书法无隐”就是直笔的主要涵义。
    《史通·载文》篇中说到:“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乎国风,以察兴亡。是知 文之为用,远矣大矣。若乃宣、禧善政,其美载于周诗,怀、襄不道,其恶存乎楚赋; 读者不以吉甫、奚斯为谄,屈平、宋玉为谤者,何也?盖不虚美、不隐恶故也。是则文 之将史,其流一焉,固可以方驾南董,俱称良直者矣。”又说:“至如诗有韦孟《讽谏 》,赋有赵壹《嫉邪》,篇则贾谊《过秦》,论则班彪《王命》,张华述箴于女史,张 载题铭于剑阁,诸葛表主以出师,王昶书字以诫子,刘向、谷永之上疏,晁错、李固之 对策,荀伯子之弹文,山巨源之启事,此皆言成轨则,为世龟镜。”刘知几极力赞赏这 些作品,因为它们都言之有物,能够“不虚美、不隐恶”,言成轨则,为世龟镜”,发 挥了美刺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