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20世纪中国史学:评价尺度与评价标准(笔谈)(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瞿林东 参加讨论

第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对历史学的民族特色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自古以来,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尤其是自秦汉以后,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先秦史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都是写出了多民族的中国史。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写出比较全面的多民族中国史的面貌,这成为一个优良的史学传统。这个传统,在20世纪由于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而大大发扬起来,推动了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研究,使中国历史的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
    第三,20世纪中国历史的巨大变动以及历史进程节奏的加快,致使20世纪中国史学面貌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并且在一定的时期造成史学发展的艰难。
    (二)思潮与流派
    思潮是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思想潮流,流派是具有突出思想特征的学术派别。
    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史学界有不同的概括,就主要思潮来看,是否以这三种思潮为主:一是“新史学”思潮,以倡导进化论为宗旨,这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史学上影响极大的思潮,在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史学中占了重要地位,而有些代表性著作在今天仍有重要参考价值。二是新历史考证学思潮,以文献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研究历史为特征,在20世纪20-40年代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具有传世的价值。三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20年代产生,三四十年代得到很大发展,以倡导唯物史观的理论和方法为其宗旨,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并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居于中国史学的主流地位。马克思主义史学虽然具有自身的优势和活力,但其受到政治的影响和干预很大,其发展道路异常坎坷,教训也十分严重。
    20世纪中国史学流派,主要出现在20-40年代。这些学派都以突出某一方面的学术要求和学术旨趣而影响一时。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派不再受到提倡和鼓励,但师友间的共同旨趣、师弟子相传的学术传统还是存在的。关于学派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十分得力的著作问世。我个人以为,运用传统的学案体来撰写20世纪20-40年代的“史学学案”,应当是可行的。至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是否有流派的存在,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三)史家与成果
    这方面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非常多,甚至还有一些空白至今没有被人们涉及到。可以说,这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我以为有几个问题是需要考虑的:
    第一,研究史家与成果,要同一定的趋势和规律结合起来,同一定的思潮和流派结合起来,这种研究可能具有更重要的启发意义。
    第二,研究史家与成果,要同研究史学的学术史结合起来,即同研究史学发展结合起来,以避免就事论事,同时避免在历史评价上的偏颇。
    第三,研究史家与成果,要着重研究史家与成果在史学上的创新,并恰当地表述其史学地位。
    应当看到,目前史学界在研究20世纪的史家与成果方面已经作出了许多成绩;同时也应当承认,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其中,既有关于历史背景的认识问题,也有关于学术史的认识问题,甚至还有研究者的爱好及由某种爱好而滋生出来的情绪化倾向等等。这种情况是难以避免的,但这并不是合乎理性的。
    三、评价的尺度和方法
    研究20世纪中国史学,离不开评价问题。这里首先碰到的是评价尺度的问题,其次也有评价方法的问题。
    评价的尺度是否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总的认识,即看其是否在认识历史和认识史学方面有所创新,是否在某些方面突破了前人的成就;同时,看其是否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个尺度,可以认为是坚持了史学的发展观点以及史学与社会的辩证统一的观点。
    评价的方法同评价的尺度有紧密的关联,但仍可以作比较具体的把握:
    第一,是要看本质,看主流。任何事物都有本质的方面和非本质的方面,有主流也有支流,这是事物的复杂性所决定的。研究者的任务是要把本质方面和主流方面揭示出来,予以适当评价,同时也顾及到非本质方面和支流方面,并作适当的说明。这就是所谓全面的看问题的方法。
    第二,坚持历史主义的方法。所谓历史主义方法,就是不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来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和评价事物。中国古代史家强调“知人论世”的史学批评原则,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论是相通的,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前些年,在史学评价方面,出现了一种不顾及历史条件而评论史家和史学的现象,这种评论不仅得不到正确的结论,也不利于史学批评的发展。
    第三,辩证的方法。用通俗的说法,这个方法就是对事物作一分为二的看待,不要说好就全部都好,说不好就一无是处。在以往的史学批评中,尤其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即把阶级分析方法用于一切领域的那个年代,这种片面性是非常普遍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这种片面性虽没有过去那么严重、那么普遍,但有时又以改变了的形式存在于当今的史学批评中。这种改变了形式的一种表现,就是过去说是好的,现在说不好;过去说不好的,现在就说好。这是用一种片面性去代替另一种片面性,于史学批评无补,也不利于史学的发展。因此,在史学评价中,运用辩证的方法,是一个值得十分注意的问题。
    第四,谨慎对待和分析史学与政治的关系。20世纪中国史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由于历史变动剧烈,史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客观形势的影响,尤其是受到政治的影响,这是事实,毋庸讳言。但是,综观20世纪百年史学,这种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分别看待。这至少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史学家和他的历史著作,因考虑到某种政治理念与客观形势的要求,采取简单比附的做法,以古论今,在某些事实评价或价值评价上有失偏颇,但从本质和主流来看,并没有从根本上损害历史学的品格。第二种情况是,有人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或借史学作文章,或以史学为借口,“醉翁之意不在酒”,为的是达到一种政治目的。这是把史学作为政治工具来看待的,严重损害了史学独立的品格。第三种情况是,有人出于政治野心,利用史学的旗号和术语,凭借政治的权势,蒙蔽和欺骗人们,篡改历史,鼓噪天下,以售其奸,这是披着“史学”外衣的政治,真正的史学已被践踏在地。对这几种情况作不同的看待,进行不同的分析和评价,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评价的方法还有多种,我以为这几种评价方法是不应缺少的。
    以上所讲的三个问题,是研究和评价20世纪中国史学时都会碰到的问题。这些年来,在研究中有一些粗浅的考虑,不一定都对,在这里提出来向史学界同行们请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