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日本的公羊学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史林》 汤仁泽 参加讨论

四、公羊学的研究
    公羊学作为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二十世纪初才开始的。
    明治三十三年(1900),远藤隆吉的《支那哲学史》[②d]和明治四十三年(1910)高濑武次郎的《支那哲学史》[③d]中,纵述支那哲学史,其中却未见论述公羊学的篇章。
    渡边秀方的《支那哲学史概论》,则是较早提及《公羊传》的书籍,该书发表于大正十三年(1924)。
    昭和五年(1930),宇野哲人的《支那哲学史讲话》增订版出版,书中增加了“春秋公羊学派”一章,叙述了公羊学兴盛的原因和公羊学派的主张,还对运用过公羊学的康有为、谭嗣同等人进行论述。
    宇野哲人又在昭和二十九年(1954)编著的《中国哲学史--近世儒学》[④d]中,详细论述了常州学派的创始者庄存与及常州学派的其他学者。
    同时期的狩野直喜编集《中国哲学史》[⑤d],在“清朝的学术和思想”章节中,详细记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学派,特别是对常州学派公羊学者的有关论述,条理分明,论证有据,对常州公羊学派的学问和思想评价极高。
    《中国的社会思想》[⑥d]一书记载了小岛祐马的数篇关于公羊学的论文。
    还有中江丑吉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⑦d]中江丑吉长期居住北京,专心致志地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以独特的方法论进行分析考核,注重原典,见解独到。
    日本学者在评论《公羊传》以至公羊学在中国的发展时,以肯定它的进步性居多,也有不少批判者。
    在谈论清朝末年盛行公羊学而日本学者持抵制态度时,服部宇之吉这样写道:
    直至清朝,治《公羊传》者颇多,近者革命派尤为喜爱。清末北京大学经济学科开设课程,以公羊学为先。观汉代公羊学盛兴及近者复兴之原因,其二者动机未必尽同。汉代公羊学者为证实取秦立汉受命于天,顺天者昌,汉之存在也是天意所归,而解春秋创学说,然近者革命派取公羊学说为灭清兴汉之根据也。出自汉儒公羊学者的公羊学说则未能于《公羊传》中寻见来源,何休作注,亦以此等学说为传说解,细而读之,传与注实如风马牛不相及之二体,各自成意,互不相涉,《公羊传》与公羊学乃二学说矣。革命派所取者公羊学而非《公羊传》矣。以《公羊传》观之,汉朝之兴与存在不宜丝毫籍助春秋之权威,革命派灭满兴汉主义,亦无点滴理由依仗孔夫子。且不必即刻断定《公羊传》是否完全合附春秋之真意,仅公羊学歪曲春秋、诬言孔子之实乃显而易见,不容置疑。[⑧d]
    对于谶纬思想和通三统、张三世、异内外等,服部更是严加指责:
    公羊学者之说,即证诸春秋,亦不相合,加之矛盾百出,不得不弥缝破绽,实乃荒唐无稽之言。现时支那人取其学说,借助孔子的权威,以春秋要旨为革命之道德根据,以此为公羊学之妄言辩解,祛除疑惑。[①e]
    赞赏、指责、批判,学术界兴起对公羊学的关心风靡一时,活跃在东洋史学界和汉学界的学者们纷纷辑文投稿,研究范围不再局限于《公羊传》和公羊学,渐渐出现了论述大同思想、戊戌政变等文章。
    1948年出版的《近代中国研究》[②e]一书,收载了板野长八的《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和稻田正次的《关于戊戌变法》二篇论文。木村英一的《中国的实在观的研究》[③e]中有“大同书的思想及其性格”一章,认识到要深刻理解《大同书》社会思想的意义,就必须究明被想象的理想社会深处的实在根抵,只有理解了某些特定的思想,才能究明真正的实在之物。
    1950年,福井康顺在《现代的伦理思想》一文中,介绍了康有为伦理思想的各种见解,“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孔子的学说呢?现代支那的伦理思想,正是围绕着这点,并且不断延伸着。”[④e]
    野村浩一运用政治学的方法论研究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于1964年著有《近代中国的政治与思想》一书,第一部分为“清末公羊学派的形成与康有为学说的历史意义”,由清末公羊学派形成的前提条件到戴震和章学诚的学说,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公羊学派的魏源尤为重视,论述其思想来源及形成过程。野村从清末西方势力对中国的冲击及侵入,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变法维新三个阶段加以论述。还从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大同书》中分析出康有为的变法维新思想。野村从政治学角度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是以往中国问题研究者中所罕见的。
    《春秋公羊传的研究》[⑤e]是一部研究《公羊传》的大作,著者日原利国,原京都大学文学部教授,先后执教于爱知大学、大阪大学、京都大学,是研究西汉思想史的专家。该书由七部分组成:一、春秋学的成立。二、侠气与复仇。三、心意的偏重--关于行为的评价。四、人伦道德。五、经与权--原则与例外。六、特异的夷狄论。七、文与实--理念与现实。
    在正文第六部分“特异的夷狄论”中,日原论述如下: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儒家所要实现的理想之国应该是:远方之人顺服归化、华夷境界消除、天下远近归一、迎来太平之世。这也是儒家的世界观。《公羊传》也标榜“大一统”(隐公元年)和“王者欲一乎天下”(成公十五年)。《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提示“春秋之义”时写道:“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曷为以外内之辞言之?言自近者始也。”即最初阶段把自国与华夏的诸候国区分开,第二阶段疏夷狄而和华夏。第三阶段是加上的‘夷狄进至於爵’这一条,这一阶段不仅拆除了自国与他国之障壁,而且连华夏与夷狄的区别也消失了,世界同归于一统。最后一条在《公羊传》中没有明文可见,是何休添加的。何休有所谓三科九旨之说,可见三个阶段符合了衰乱--升平--太平世之说。成公十五年所述的是春秋笔法的解说,按照阶段,施德化遍及远方,不是指明了发展史观吗?[⑥e]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