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关于历史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未知 李文海 参加讨论

我想提出这么五点:
    (1)希望有一个比现在更好的学术环境、学术外部条件。
    江泽民同志继去年8月7日在北戴河发表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后,今年4月28日 在视察人民大学时,又集中讲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他一开始就说,去年在北 戴河讲话中提出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四个同样重要”,大家都很认同,但真正落 实还有很大距离,要走的路还很长。接着,他又进一步提出,哲学社会科学,主要是帮 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解决对社会发展、社 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科学。掌握必备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纷 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 干部学会讲政治、懂全局,驾驭复杂形势、研究战略策略、提高领导水平更是十分重要 的。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积极创造支持科学探索、鼓 励学术创新的社会环境和学术氛围。”对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还提出了五点希 望。
    这个讲话,对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讲话精神如 果全面得到落实,那对历史学的发展一定会起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些精神,有些是需要 我们去做的,有些则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对于前一方面,我们当然义不 容辞;对于后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消极等待,一味地要求别人为我们创造好的环境和条 件,而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争取、呼吁、促进,创造出一个真正能“支持科学探索、鼓 励学术创新的社会环境和学术氛围。”
    (2)历史学的研究,应该在现有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这种发展,表现在学术成果上 ,首先不是追求量的增加,而是致力于质的提高,就是要有一批在学术史上有自己的地 位和无可替代的价值的精品和上品,就像齐世荣先生在报告中引用顾炎武的话,是“前 人未及见,后人不可无”的作品。
    要做到这一点,从历史观和方法论上,一方面要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坚持唯物史 观的指导地位,又要注意唯物史观本身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还要用开放的态 度对待那些不是马克思主义然而同样包含着一定科学真理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要发掘新 的历史资料,拓展研究领域,通过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创建新的分支学科。既要从社会 的需要出发、又要从学科发展的需要出发,确定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课 题,集中力量,深入研究。还要注意在历史学这门古老的学科研究手段上的现代化。
    (3)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历史学应该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积极的步伐, 主动参与和融入国际学术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问题,学者、政治家以及各方面的人士 ,看法很不一致,意见分歧极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拿经济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来说,有的人就认为,经济全球化应该同时带来政治一体化和文明单一化,也就是说,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西方化”。但这个路子其实是走不通的,因为它同和平与发展的世 界潮流背道而驰。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在政治、文化上按照一种模式去改造世界 ,重塑世界,不但不可行,而且也行不通。所谓政治一体化,意味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治的合法化,也是对世界各国人民按照本国国情自由选择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权利的无 理剥夺。至于文化问题,文明发展问题,就更不能用一种文化模式去主宰世界。世界文 明的高度发展,只能依靠世界各国民族文化的百花齐放,共同繁荣。所以,我们主张经 济全球化的同时,发展政治的多极化和文明的多样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始 终不能放松对于文化霸权主义的警惕,坚决反对文化单一化也就是变成西方文化的一统 天下。可见,经济全球化不是放松、削弱而是强化、增加了建设中华文明的紧迫性和重 要性。但是,建设和弘扬中华文明,不能通过封闭的办法,而要积极面对世界各国的不 同文化形态,认真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主动参与各种异质文化的对话与交流 。所谓“主动参与和融入”国际学术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用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 辩证的方法,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积极吸取国外先进史学成果;另一 是中国历史学在国际学术界要有更大的发言权,更多的影响力,用齐世荣先生的话说, “要在世界史坛上占有我们重要的一席之地。”经济和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不 能牵强比附,但在这一点上,倒有点像经济工作,不但要“引进来”,而且要“走出去 ”。改革开放之初,主要是先解决“引进来”的问题,现在则不但要“引”得好,“引 ”得更有效,还要花更多力气做“走出去”的工作。这当然要花很大的力气,作很大的 努力。如果我们自己拿不出精品,没有原创性的学术成果,我们说要有更多的发言权, 也只是一句空话。但不管难度有多大,我们中国史学界总要有这样一点志气,这样一点 出息。
    (4)逐步形成一个更加优良的学风。
    学风问题,最近学术界和社会上已经谈论得很多。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学风问题是 思想方法问题,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也是工作态度问题,并且指出,学 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只要大家想一想历史学 的现状,我们对学风问题的重要性就会有比较深切的了解。这些年,历史学有很大的发 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隐忧,存在着相当的混乱。仔细想来, 哪一种隐忧和混乱,不是同学风不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呢?学风不好,学术的健康发 展就难乎其难。
    学风问题涉及的内容很多,性质也不一样。例如学术浮躁,大家认为,产生这种现象 的原因就比较复杂,有学者个人的学术修养问题,学术品格问题,但也有社会的原因, 包括对某些基础学科的急功近利的错误要求,不科学的评估体系和政策导向,某些违反 科学规律的管理制度等等。学术浮躁往往是学术腐败的温床,但它本身同学术腐败还是 有区别的。至于学术腐败,包括抄袭剽窃以及侵犯著作权法等等现象,则任何情况下都 不能推到客观上去,都应该由本人来承担全部责任,因为这些现象同学术和学者的本性 是根本不相容的。
    在学风问题上,还有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坏风气,也值得提出来说一说。拿史学研究来 说,存在着这样的三风:一个叫贵族风,一个叫媚俗风,还有一个叫时尚风。所谓贵族 风,就是从研究内容到表达方式,完全不考虑社会的需要,群众的需要,就像马克思曾 经批评过的,把学术研究完全看作是自娱自乐的手段,不食人间烟火,一味孤芳自赏。 有人开玩笑说,现在的博士论文的标准,往往是博士生导师也看不懂的才行。其实,能 够用明白通畅的语言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才是真正的高手,这就叫“深入浅出”。退 而求其次,必须要费好大的劲,绕几个弯,才能把稍为复杂一点的问题讲清楚。等而下 之,就是用生造出来的名词概念组织成佶屈聱牙的文字,去表达一些浅薄苍白的内容, 这就糟糕了。姑且把这叫做“浅入深出”吧。这也许能唬人于一时,长此以往毕竟是不 行的。所谓媚俗风,就是一味地迎合某些人的低级趣味,忘记了人文学科有提升人的精 神境界的使命和作用。至于时尚风,齐世荣先生在他的报告中已经有非常生动和深刻的 分析,学术研究,总不能像时髦女士打扮自己一样,成天考虑“画眉深浅入时无”,这 一点,我想不需要再作重复了。
    关于学风问题,还想说一点,就是真正贯彻“双百方针”的问题。平心而论,现在, 能够相互尊重、相互切磋地进行学术问题的讨论或者争论,这种风气还不能说已经完全 形成了。要么各说各的,互不交锋;要么尖酸刻薄,冷嘲热讽。平心静气地谈学术,就 事论事地说意见,讨论问题时真正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似乎还很少见到。我认为 ,这种风气,值得很好地提倡,这对于活跃学术空气,促进学术繁荣,是十分重要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