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彼得·伯克:《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刘永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1、74页。 ②刘永华:《费雷、夏蒂埃、雷维尔:超越年鉴派》(代译序),彼得·伯克:《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第9-16页。 ③参见李孝悌编:《中国的城市生活》序,明清文化史研究的一些新课题,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④米格尔·卡夫雷拉:《后社会史初探》,玛丽·麦克马洪(英译),李康(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页。 ⑤例见埃里克·J.霍布斯鲍姆对于斯通文章的回应,Eric J.Hobsbawm,"The Revival of Narrative:Some Comments",Pastand Present.No.86,1980,第3-8页。 ⑥卢建荣:《新文化史的学术性格及其在台湾的发展》,《新史学》第四辑,《新文化史》,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第155页。 ⑦卢建荣:《新文化史的学术性格及其在台湾的发展》,《新史学》第四辑,《新文化史》,第155页。 ⑧张仲民:《新文化史与中国研究》,《复旦学报》2008年第1期。 ⑨需要申明的是,除了这些学人以外,台湾学界应该还有很多从事新文化史,包括医疗、疾病、生态、环境史研究的学者,比如蒋竹三等,此处有关的分类一定有不妥当甚至是疏漏错讹之处,尚请高明者指教。 ⑩李孝悌编:《中国的城市生活》序,“明清文化史研究的一些新课题”,第3页。 (11)李孝悌编:《中国的城市生活》序,“明清文化史研究的一些新课题”,第4-5页。 (12)李孝悌编:《中国的城市生活》序,“明清文化史研究的一些新课题”,第4页。 (13)卢建荣:《新文化史的学术性格及其在台湾的发展》,《新史学》第四辑,《新文化史》,第149-155页。 (14)http://www.hss.nthu.edu.tw/~econ/teachers/lai/essay/review.htm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