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同时,必须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即克服史学研究领域里的教条主义。这主要表现为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观点简单化、绝对化、公式化,完全背离了从史实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辩证方法。这种倾向最初是由于幼稚地、简单地理解唯物史观而发生的,以后,随着现实生活中阶级斗争的扩大化而日趋发展,直至被搞到极其荒谬的地步。教条主义的史学研究方法是一种很坏的学风,危害十分严重,它使一些人在研究问题时不是实事求是地先占有大量的材料,具体分析具体历史现象所包含的具体矛盾,而是采取断章取义的方法,随意剪裁甚至曲解史料,为自己所要论证的观点填补例证。在这些人看来,最有力的论据不在史实之中,最科学的结论并非来自具体的、辩证的分析,而是一切以本本为转移,以引证权威的片言只语为满足,根本取消了生动活泼的独立思考和史学研究的唯物论基础。如有人在研究农民战争问题时,往往不是从一个时代既定的经济状况、阶级力量的对比出发,通过大量的综合的资料作具体的、切合实际的分析,而是抽取一两件个别的、片断的材料,回避或歪曲其他一些材料,简单地套用某种流行的公式。例如,先说阶级矛盾尖锐,危机四伏,农民起义终于爆发;继之则就农民起义的口号、纲领,说明它的反封建性质;最后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解释农民起义必然失败,并论及农民起义或多或少推动了历史前进。这种教条主义的“以论带史”的研究方法,将生动的丰富多彩的农民斗争史变成了千篇一律的刻板的公式。乍看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实际上并不能具体解释任何一次农民起义所包含的特点。对此,恩格斯曾有过严肃批评:“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么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4](P410)教条主义的史学研究必然是主观主义的,理论脱离实际的。针对这种倾向,我们必须坚持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把这一理论和客观历史实际结合起来,对具体的历史现象作具体的分析,从中抽象出符合客观历史实际的规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