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清代的入学典礼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求是网 参加讨论

清代地方志中所记载的官学“送学礼”,是中国历代典籍文献中最早记载的入学典礼。“送学礼”所体现的尊师重道、爱生崇礼的特性,颇值得今人关注。
    
    送学礼是清代地方官为官学新生举行的入学典礼。清代学校以府、州、县为基本单位,各建立一所学校,称为“儒学”。在本省学政主持的每三年一次的岁试和科试中,各儒学可以按既定名额,各招收一次新生。在新生入学时,往往会举行送学礼。乾隆《洛阳县志》卷6《礼乐志》较为详细地记载了这一典礼的基本程序:“每学政岁科试新生红案到学之后,知县晓示各生送学日期。至期,各生诣县署,集寅宾馆。知县公服升堂,各生由东角门进至檐下,行庭参礼。毕,各生西面立,学书北面立,唱名。门斗东面立,为各生簪花。酌酒三巡。毕,各生面北三揖。具鼓乐,由中门出。知县亲送至文庙殿阶下,率行三跪九叩头礼。毕,诣明伦堂,知县、教官行交拜礼。诸生拜师,两拜;谢知县,两拜。入座,行酒数巡,肃揖而退。”
    清代送学礼有三个各地共有的核心环节,一是地方官发帖邀集新生,为其簪挂花红,二是地方官率领新生到孔庙大成殿,向孔子圣像行三跪九叩首的谒庙礼,三是地方官率领新生到儒学明伦堂,向教官行谒师礼。从130余种地方志的记载看,各地送学礼的称谓并不完全一致,除了“送学礼”这一最为常见的称谓,还有“送学仪”“送入学礼”“新生入庠礼”“起送新生”“入学”“新生入学”“入学仪”“入学仪节”“入泮”“文武入泮”“迎学礼”乃至“上学”等多种称谓。
    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学礼是各类学校教化学子的重要途径。清代各地的儒学主要有释奠、朔望行香、乡饮酒礼和射礼四种学礼,在京城国子监则还有皇帝亲临视学、临雍讲学和新进士释褐等。作为一种地方儒学的开学典礼,清代送学礼当是仿照国子监典礼加以改造而举行的。如据光绪《霍山县志》卷5《学校志》记载,安徽霍山县“入学仪”的相关环节中,“行谒庙礼视朔日释菜仪”“见学师视国学师弟子相见仪”。“视”是比照、参照的意思。光绪《代州志》卷5《学校志》也记载,山西代州(今忻州市代县)举行送学礼时,“文武新生谒庙视朔望行香礼,见学师视国子监见师礼。其余仪节州县不同,各从其俗”。不过,清代各类典章制度文献如《钦定大清会典》《钦定学政全书》《钦定大清通礼》中均未记载送学礼。1756年编纂的《钦定大清通礼》卷44《宾礼》在叙述“直省学校师弟子相见”礼仪时,只附带说明“入泮谒见礼亦如之”。所谓“入泮”,系指新生入学。“入泮谒见礼”当是指送学礼。不过,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地方志所载送学礼,新生拜见教官多是行“四拜礼”,且“学官拱受两拜,答揖两拜”,而在《钦定大清通礼》中,则是学生“北面三揖”,教官“立受”,不需要回拜新生。
    
    由于清代朝廷并未制定通行全国的统一仪节,故各地在举行送学礼时“各从其俗”,形态各异。
    一是演剧和酒宴。首先,据地方志记载,只有少数地方有演剧环节,如浙江建德县在新生向教官行礼之后,官师、新生入席宴饮、观剧:“酒三巡,梨园搬演《加官》《魁星》。”安徽广德直隶州(今广德县)在送学礼结束后,“陈设酒馔丹墀下”,并安排“优人奏曲”。其次,大多数地方都举行官师、新生共同参加的酒宴,但也有少数地方不举行宴会。如与建德县同属严州府的分水县(今属浙江桐庐县),新生在明伦堂分别向教官、知县行礼,之后便是“知县回署,诸生由龙门归”。江苏东台县(今江苏东台市)也不安排酒宴、鼓乐,这与当地在举行送别乡试考生的宾兴礼时会在明伦堂和县堂安排“酒果”和“酒肴鼓乐”有较大的反差。有些地方则举行只有地方官和教官参加的宴会。如直隶顺天府东安县(今廊坊市安次区)在新生拜谒完教官后,有“诸生退,儒学延印官宴明伦堂”的环节。
    二是典礼对象。各地地方志一般都记载送学礼是为所有文武新生举行的入学典礼,不过,浙江余杭县的送学礼则最早只面向文生,后来才推及武生:“前此止以隆文也,近奉文武并用之。”而在相邻的安徽省,晚嘉庆《余杭县志》(1808年刊)80多年成书的光绪《泗虹合志》(1888年刊)和光绪《五河县志》(1894年刊)也有完全相同的记载。
    三是重游泮水。清代乡试、会试结束后,60年前中举或中进士者被邀请参加鹿鸣宴、恩荣宴,称为“重宴鹿鸣”和“重宴恩荣”。而60年前考中生员者受邀参加送学礼,则称为“重游泮水”或“重游泮宫”。如江苏宝山县(今上海宝山区)自乾隆年间以来共有16人被邀请重游泮宫,其中道光庚戌年(1850)有文生金元赓、胡有基和武生张耀宗三人,他们都是在乾隆庚戌年(1790)考取入学的。这种“重游”“重宴”活动,既体现了朝廷和地方社会对年老长者的礼重,同时也是对早达学子的勉励。
    此外,个别州县还在其他环节进行了别具特色的设计。如江苏高邮州是在“文游台”为新生簪挂花红。“文游台”本为高邮东岳庙,北宋时因苏轼曾与孙觉、秦观“载酒论文于此”,遂成当地名胜。清代高邮知州在此地举行送学礼,自然是希望新生借此追怀先贤,志存高远,成就伟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