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后汉书》的进步思想倾向(2)
三、崇尚节义,反对庸庸碌碌 所谓“崇尚节义”,这主要表现在赞扬公卿中忠贞尽职的官吏方面。范晔在《左周黄列传》中特别赞扬了左雄和黄琼二人。按左雄,安帝时为冀州刺史。州部多豪强大族,盛行请托之风,左雄闭门不与往来,并且检举和查办了二千石以上的贪官污吏。顺帝初年。征拜为议郎,当时一般大臣都怠于公事,朝政缺失甚多,左雄经常向皇帝上疏,指出朝政的缺失所在。尚书仆射虞诩曾向顺帝推荐左雄说:“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厄,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蹇蹇之节,周公谟成王之风。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⑨后来,左雄被提拔为尚书,不久又提升为尚书令。 左雄任尚书令后,首先上疏顺帝,主张改革选举制度。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治理得好,“莫大宁人,宁人之务,莫重用贤,用贤之道,必存考黜。”⑩所谓“考黜”,即指选举问题。东汉的选举制度,基本上沿袭西汉,只是比西汉更加趋重考试,限制加严。贡举科目,除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明经诸科之外,东汉中兴之后,复增敦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敦厚等科。入仁的门路虽已广阔了许多,但想做官的人却更多,有些人因达不到目的,就怨恨,难以裁制。从此,弄虚作假的现象增多,请托之风盛行。自左雄任事,实行限年考试之法,以挽救其流弊。公元132年,左雄上言:“宜崇经术,缮修太学。”(11)顺帝从之。又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民,宣协风教。若其面墙,则无所施用。……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指御史府),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12)顺帝亦从之,于是颁下郡国,收到了良好效果。范晔说:“自是牧守畏憟,不敢轻举,迄于永熹,察选清平,多得其人。”(13)后左雄又“奏征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卿子弟为诸生。有志操者,加其俸禄。”(14)于是各地英才云集京师,负书来学。 左雄对皇帝的行事,也敢于切谏。初,顺帝为济阴王,乳母宋娥与黄门孙呈等共议立为顺帝。事成之后,顺帝封宋娥为山阳君,邑五千户。左雄多次为此事上书切谏,说:“夫裂土封侯,王制所重。高皇帝约,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诚不宜追录小恩,亏失大典。”(15)虽然顺帝不听,但左雄一直坚持劝谏。 范晔对左雄改革选举,给予很高评价:“雄在尚书,天下不敢妄选。十余年间,称为得人,斯亦效实之征乎?”又说:在左雄改革政策的影响下,顺帝“急登贤之举,虚降己之礼。于是处士鄙生忘其拘儒,拂巾衽褐,以企旌车之招矣。乃至英能承风,俊义咸事。……东京之士,于兹盛焉。”(16) 又黄琼,顺帝初年,因公车征,拜为议郎,稍迁尚书仆射。公元151年,迁司空。黄琼的特点,是不畏权势,敢于直言。《黄琼传》记载:当时桓帝欲褒崇大将军梁冀,大会公卿议论对梁冀的礼遇。公卿们都颂扬梁冀的功德,认为对他的礼遇应比照周公。独黄琼提出了异议。黄琼说:“昔周公辅成王,制礼作乐,化制太平,是以大启土宇,开地七百。今诸侯以户邑为制,不以里数为限。萧何识高祖于泗水,霍光定倾危以兴国,皆益户增封,以显其功。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黄琼的建议,得到了桓帝的采纳。 公元159年,梁冀被诛。黄琼为太尉,举奏州郡素行贪污至死徙者十余人。 公元164年,病重,仍不忘劝谏桓帝,他上疏说:陛下“即位以来,未有胜政。 诸梁秉权,竖宦充朝,重封累职,倾动朝廷,卿校牧守之选,皆出其门,羽毛齿革、明珠南金之宝,殷满其室,富拟王府,势回天地。”“又黄门协邪,群辈相党。……陛下不加澄清,审别真伪,复与忠臣并时显封,使朱紫共色,粉墨杂糅。”(17)这两段话都是直接批评桓帝,其辞深刻而尖锐,句句言之有据。指出桓帝一开始依靠外戚梁冀,扰乱朝纲;后来在梁冀被诛之后,又忠奸不分。把国家命运寄托于黄门。使朝中内外莫不愤慨和叹息。 范晔对黄琼一生,给予了高度赞扬。范晔赞曰:“琼名夙知,累章国疵。”(18)这是说,黄琼早已闻名于世,多次上书指出朝政缺失之所在。这个赞语,充分肯定了黄琼是一位忠贞尽职、有远见卓识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 所谓“反对庸庸碌碌”,这主要表现在对公卿大臣中唯唯诺诺的达官贵人采取讥讽态度方面。范晔在《邓张徐张胡列传》中,特别讥讽了邓彪、胡广二人。邓彪,公元89年为太傅,录尚书事。当时外戚窦宪兄弟专权跋扈,朝廷多有谏诤,而邓彪在位,“修身而已,不能有所匡正”。可见邓彪官位虽高,实际上是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者。最典型的是胡广。范晔记载:胡广“自在公台三十余年,历事六帝(指安、顺、冲、质、桓、灵),礼任甚优。每逊位辞病,及免退田里,未尝满岁,辄复升进。凡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又为太傅。”(19)可见此人一生官运亨通。胡广到底有何本事,使他如此青云直上?范晔说:他“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窨直之风,屡有补缺之益。故京师谚曰:‘万事不理问伯始(按胡广,字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20)可见此人是典型的庸庸碌碌者。从以上介绍,可知他做官的方法,是“温柔谨素,逊言恭色”。虽然说“达练事体,明解朝章”,但在权势面前,从不坚持自己的所是,反对自己的所非,顶多是不痛不痒地提提意见,这就是所谓“虽无窨直之风,屡有补缺之益”。胡广处事的典型事例是:“质帝崩,固为太尉,与广及司空赵戒议欲立清河王蒜。梁冀以蒜年长有德,恐为后患。盛意立蠡吾侯志。广、戒等慑惮不能与争。而固与杜乔坚守本议。”(21)事后,固与杜乔被害死,胡广等人得到封赏。通过此事例,也可了解胡广官运亨通的秘密所在。 范晔对邓彪与胡广的评价是:“邓彪作傅,无咎无誉。”“胡公庸庸,饰情恭貌,朝章虽理,据正或桡。”(22)这个评价包含着讥讽,但很公正。 从以上范晔对公卿大臣中不同类型人物的不同评价,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倾向是进步的。范晔所赞扬的都是当时有远见卓识、主张进步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所讥讽的都是当时腐朽无能的达官贵人。范晔之所是与所非,从今天来看,都是应该肯定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