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范晔《后汉书》的进步思想倾向(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 赵淡元 参加讨论

 四、反对封建迷信,站在唯物主义一边
    自东汉以来,一方面是谶纬迷信流行,另一方面是佛教思想迅速传播。佛教本是外来宗教,相传是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的。一开始在社会上并未引起重视,直到东晋南北朝时期才迅速传播和盛行起来。范晔在当时时代思潮影响下,虽然也受了一些“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在《后汉书》中有不少关于这方面的反映,但其思想主流却是反对佛教、图谶和封建迷信,宣传唯物主义思想。其《西域传·论曰》对佛教哲学的批判,就是一个显著事例。他说:“详其清心释累之训,空有兼遣之宗,道书之流也。且好仁恶杀,蠲弊崇善,所以贤达君子多爱其法焉。然好大不经,奇谲无已,虽邹衍谈天之辩,庄周蜗牛之论,尚未足以概其万一。又精灵起灭,因报相寻,若晓而昧者,故通人多惑焉。”范晔在这里对佛教哲学的批判,是比较深刻的。
    首先,他指出佛教哲学是“道书之流也”。即道家客观唯心主义一流的货色,这是完全正确的。道家认为“道”是虚无,即客观存在的精神性实体,是世界万物产生的根源。佛教则认为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现实生活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他们立教的宗旨就是要破除人们对客观世界真实存在的观念,从而达到超脱尘世而成佛的境界。他们认为佛才是真实存在的,不仅存于人们的心中,还存于一切事物中,是世界万物的本体。佛教还讲“清静无为”、“息心去欲”,这些完全是道家唯心思想的翻版。
    其次,佛教徒还宣扬“佛身长一丈六尺,黄金色,项中佩日月光,变化无方,无所不入。”(23)还说佛“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蹈火不烧,履刃不伤,在污不染,在祸无殃,欲行则飞,坐则扬光。”(24)正是针对这种宣传,范晔指出:佛教哲学的荒诞不经与诡辩,超过了邹衍谈天之辩和庄周蜗牛之论。
    再次,佛教哲学还宣扬灵魂不死、三世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观点,宣称人的肉体是要死亡的,而灵魂是不死的,人们今世所以享受富贵,都是前世行善积德的结果。劳动人民所以受苦受难,是因前世不行善事。他们还说:人若经常做坏事,来生还要变牛变马等等。这些封建迷信观点严重地毒害了劳动人民的思想,使一些中毒深者为追求不可能获得的净土世界而虚度一生。针对这种观点,范晔指出:“精灵起灭,因报相寻”是“若晓而昧者”。就是说,这种灵魂不死、因果报应学说,是一种似可知而实不可知的骗人谬论。在这里,范晔的批评也是很中肯的。
    又《张衡传》,载张衡给皇帝上疏《请禁图谶》一篇。范晔以赞扬的口吻叙述张衡上疏请禁图谶说:“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曰:‘此皆欺世罔俗,以昧势位’。‘宜收藏图谶,一禁绝之。’”从这里,可见范晔对图谶的明确态度。比这更明显的,是《李通传》载李通以谶文“刘氏复兴,李氏为辅”说刘秀参加平林军起义一事,范晔对此予以批评说:“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李通岂知夫所欲而未识以道者乎!夫天道性命,圣人难言之,况乃臆测隐微,猖狂无望之福,于灭亲宗,以觖一切之功哉!”(25)从以上,可知范晔对谶纬迷信是持反对态度的。
    另外,东汉著名学者王充是不同流俗的思想家。范晔对他很敬重,称王充之学,“始若诡异,终有理实”。还说王充著《论衡》可以“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26)这就充分肯定了王充以批判“天人感应”为中心内容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体系,从而表明他的思想是倾向于唯物主义阵线一边的。
     综观范晔《后汉节》全书,我们感到以上四点是其进步思想倾向所在。这四点也是作者对全书的指导思想。范书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它的指导思想是进步的。尽管他是一位封建地主阶级的史学家,有他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在书中污蔑农民起义为“叛乱”和有一些关于天命、符瑞、占卜等的记载,等等,但他的思想主流,是反对社会恶势力,赞扬忠贞尽职,主张改革,反对封建迷信,宣传进步的哲学和社会政治观点,这些是不可忽视的。
    注释:
    ①《后汉书·皇后纪·序》(以下凡引《后汉书》只注篇名)。
    ②《梁冀传》。
    ③《单超传》。
    ④《梁冀传·论曰》。
    ⑤《宦者列传·论曰》。
    ⑥《范滂传》。
    ⑦《陈蕃传·论曰》。
    ⑧《范滂传·论曰》。
    ⑨⑩(11)(12)(13)(14)(15)均见《左雄传》。
    (16)《左周黄列传·论曰》。
    (17)均见《黄琼传》。
    (18)《左周黄列传·赞曰》。
    (19)(20)《胡广传》。
    (21)《胡广传·李贤注文》。
    (22)《邓张徐张胡列传·赞曰》。
    (23)袁宏《后汉纪》。
    (24)牟子《理惑论》(《弘明集》卷1)。
    (25)《李通传·论曰》。
    (26)《王充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