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历史教学(2)
二、二战后法国历史教学的变革 二战后直到本世纪80、90年代,法国教育为适应实现教育民主、平等、普及的挑战而不断改革,历史教学也顺应此潮流进行了多次的演变。 (一)、1945年初至70年代初的改革 二战中法国蒙受亡国的耻辱,人们痛定思痛,追寻教训,因而在战后特别重视历史教学。进行了多项实验和革新,使历史教学呈现生机勃勃的局面。 1、教学方法的革新 ①、活动教学法的采用 二战结束后,新教育复兴,为了试验郎之万(Paul Langevin )-瓦隆(Henri Wallon)的“教育改革计划”,建立了800 个新的实验班和试点中学。在史学家莫诺(Mondo,G.)推动下创办的这些“新班级”采用积极教学法和新教育的教学法,取代了以往强制、僵化的教学法,并提倡活动教学法,以激励学习兴趣,历史课要求充分利用当地的档案馆和博物馆来组织一些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原始的历史资料,并鼓励学生对史料进行评述,阐明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地方上的人力物力,不需额外投入,并能对学生进行具体生动的教育和实际锻炼,有利于学习者形成一定的历史观。虽然“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计划因政治原因而流产,但历史活动教学法却保留了下来。 ②、学科合作化倾向 在上述“新班级”的实验中,还设立了教师评议会,对包括历史在内的各门课程进行协调,贯彻新教育教学法以兴趣为中心的原则,使各门学科之间密切配合、相互合作、相互渗透,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③、“研究-行动”活动 60年代是法国教育思想“大动荡”时期,教育学研究行动联合会等学术团体相当活跃,他们经常聚集教师交流教学经验、讨论学校生活,探讨新的教学模式。1966年,勒格朗(Legrand,L.)根据“实验点”的改革,在中小学开展一系列教学实验,小学、中学和国立中学在某个学科和某个领域进行改革,开始通过概括来控制这些改革--为今后的行动创造条件,并得出研究的主攻方向。这样,“研究--行动”教育研究模型得以建立。设于马尔利勒鲁瓦的路易、吕米埃尔初级中学在该实验中获得了成功,而被视为未来学校的典范,它从1966年至1976年间进行了为期10年的研究,成立了历史教学讨论会,负责以下几项研究工作: a.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用观点、概念、事实和词汇几个等级对法国和世界历史进行划分。并力图建立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b.将历史知识编成教学卡片运用于教学。 c.清查已有历史教学用品并弥补不足,便于生产适合历史教学的教学用品。 ④、60年代末实行合科教学法 从1969年起,小学各年级打破分科教学法,实行新的合科教学法,即课时三分制教学法。6小时基础教育,包括法语、数学;6小时启蒙教育,包括历史、地理、手工、公民教育、艺术;6小时体育教育。 合科教学法是针对分科教学法过于刻板、分割的弊端提出的,旨在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但实践中暴露出了这种教学法的弊端:合科使包括历史在内的一些学科的教学被削弱,学科内知识的联系性与系统性也被打乱,导致小学生文化水平普遍下降。这些弊端逐渐被人们认识,并在80年代的一系列改革中逐渐得以克服。合科教学法亦被取消。 70年代初法国还兴起“积极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并引入各种现代视听教材,使传授知识变得不再重要,这引起70至80年代教学质量的下降。 2、教学资料的收集和使用 ①、二战后,在法国高级中学里一般都开辟有“史地自修室”保存和积累有较多资料供教师使用。此外,艺术方面宣扬法兰西精神的“招贴画”大量涌现,历史人物肖像画也用于布置中学教室,以随时唤起学生的历史意识。 ②、利用媒体收集资料 a.电视:将实地收集的可靠资料(主要是历史雕塑建筑方面的专题)编制成电视教学节目,由国家电视台播放。 b.拍摄一批彩色历史电影短片(8毫米规格)供教学使用。 c.印刷精美的教学卡供教师使用。 ③、1966年建立并开放历史教学数据库。 ④、1976年9月, 当时实施历史教学法的圣地马尔里初级中学建立了一个资料中心供自由查阅。后来这种方法得到推广。 3、出现新的教学组织方案 将历史教学组织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历史资料提供给所有同龄学生。并在手段上借助大众传媒;第二阶段:开展小组活动讨论这些历史资料,学生们互相交流看法,这种方式有利于诱发学生兴趣。第三阶段,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已讨论过的知识内容,并通过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历史观。 二战后法国史学界中的年鉴派逐渐占主流地位,对法国历史教学有一定影响。 (二)、富尔改革和哈比改革中削弱历史课的倾向及80年代对这种倾向的更正。 这些年来,在法国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改革中历史课出现的反复最大,“后遗症”也最为严重。 历史课在法国历来受到重视。但60年代广泛的学生运动促使学校加强了思想教育,人文学科被认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负有重要责任,历史作为法国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被指责为脱离现实,回避社会面临的危机。历史课不可避免面临改革。1968年埃德加·富尔(Edgar Jean Faure)任教育部长期间,曾提出削减历史课内容,主张历史课与其他人文科学结合,面向现实,采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的分析方法。在随后的改革中,历史与其他学科综合,并降为选修课,加强了其政治思想性。 1975年哈比(Rene Haby )任教育部长后对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1977年哈比改革定稿,其中历史课程变动如下: 小学预备班:基础知识仅限于传授最近发生的事,重视利用资料(明信片、报纸、杂志等),鼓励学生调查了解城市与村庄。提倡活动教学法。 六年级:继续以周围环境,人文景观为学习重点,了解地形地貌与气候,以及古地中海的文明、农业或文字的演变等。每节课从55分钟减至50分钟。教师在小学历史教学中强调一种所谓“主题教学”,每次课以讲述一个历史事件为主,涉及到其他知识,但仍按年代教学,以确保历史的连续性。 初级中学:将以前分科的人文课程如历史、地理、经济、公民综合为“实验科学”及“经济与人文科学”两门课程。结果导致历史的延续性被打破,年代界标消失。 学生进入高中后为应付考试又采用传统的强记,不利于学生历史能力的提高,并使初中时采用的活动法、视听法难以适应而遭淘汰。 哈比课程改革虽然使初中课程形成统一整齐的结构,并在史地课程计划中增添了有关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初步知识。但其带来的问题更为明显:教学内容陈旧、抽象、不成体系,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只学到零散的历史知识;教材偏难,学生难以接受;小学、初中、高中之间的历史连续性差,导致学生年代观念淡漠,难以形成系统完整的历史观;教学方法死板,学生独立思考不够;而沉重的学习负担又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人们对此表示不安并投以极大关注,有不少史学家如弗尔南·布罗代尔严厉批评哈比改革中不重视历史教育的做法,提出恢复单独开设历史课,增加历史课时,恢复编年史,加强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连密特朗(Mitterrand,F.)总统也强调“轻史害国”。 于是80年代初历史教学又恢复了编年史和史地方法论。1982年12月勒格朗(Legrand,L.)在其改革成果《为建立民主的初中而斗争(Pour anco-llége démocratigue)》中建议六、五年级开人文科学课程(每周3 小时),四、三年级除开人文科学(3课时/周)外, 还开设人文科学加强课作为选修课。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代替原来的历史、地理、经济、公民教育课和实验科学,重视跨学科教学,抛弃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而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他的大部分建议被教育部长萨瓦里(Savary,A.)接受并付诸实施。1983年12 月高中委员会向政府提交了题为“21世纪前夕的高中及其教育”的高中改革报告。1984年4月,小学委员会又提交了题为“小学的全国咨询与思考”的小学改革报告。随后,法国议会于1985年1月和1989年7月分别颁布了“分权法”和“教育方向指导法”。国民教育部还组织了全国性的思考日,发动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对教育改革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教育改革在民众支持下不断深入。 1985年教育部长谢苇纳芒(Chevenement,J.-P.)推动又一次中小学教育改革。教育内容与方法都得以革新,基础教学得到加强。废止了1969年实行的三分制教学法,重新分科,史地恢复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法国的历史课往往与地理结合)。促进了历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现代化。 1985年4月23日法国国民教育部公布全国小学新教学计划。 史地合并作为小学七门独立课程之一,要求学生能判断自己所处时代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教学采用编年史,注重阐明法国史与世界史上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同年9月正式实施,课时安排为:11年级每周1课时,10、 9、8、7年级每周2课时〔1〕。(见表一) 1985年10月公布初中改革计划。1986年秋季开始在六年级实施。87、88、89陆续在五、四、三年级实施〔2〕。“历史、地理、 经济”作为一门课要求学生懂得当代世界的主要方面和重大问题,熟悉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主要几个世界文明,掌握16世纪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史。法国史则要求深入学习相继建立的几个法兰西共和国。课时安排为所有年级每周2.5课时。(详见表二) 1985年11月12日公布高中改革计划。基本精神为调整教学结构,分科推迟到高中第二学年(一年级),二年级则作为共同基础学习阶段。为此全国试办了开有五门共同必修课(史地为其中一门,与公民教育一起为每周5课时)的二年级。 要求教师在学生刚入学时总结初中学过的历史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法国史的学习安排如下:二年级用1/3学时学习法国大革命的起因,2/3 学时学习大革命和1890 年前19世纪历史,而古代史主要注重“自由的历史与国家的建立”、“科学的技术与劳动的发展”两个问题;一年级和结业班〔3 〕则可分组教学;因而在历史课上要求达到的水平也因组而异。一年级主要学习从共和国的使命和19世纪末至1945年的历史;结业班学习从1945年至今的历史。而世界史的学习要求各组都应达到了解当今世界的水平,但各组各有侧重。人文学科组侧重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而自然学科组侧重经济和社会史。要求高中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几个阶段及阶段间的联系,以及对未来的启示。尤其应了解当今世界。要求学生形成批判精神,对历史产生兴趣。除普高外,各技术教育渠道也开设一些普通学科,毕业时要求学生在史地课程上与普高学生一样取得“中学生毕业证书”。 这次改革强调历史教学采用多学科接近法,即历史课不仅面向古今法国和外国文明,还要面向艺术史、科学技术史。文学课程和科学课程中也引入历史知识,多科互进。 这次改革的目的在于在增强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观察、分析、解释和批判”的能力。但高中的改革并不太成功。 1986年英诺里(Monory,K.)出任教育部长, 他继续了前任的初中改革,但对高中却另行改革,不久在学生运动中即被推翻。1987年他又作了新改革,却更趋同前任了。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