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佟冬与历史学(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社会科学战线》 宋德金 参加讨论

三、关于培养文史研究人才
    佟冬从任东北人民大学历史系主任,到东北文史研究所所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及名誉院长,直至生命旅程的终点,培养了大批文史研究人才,特别是史学研究者,这是他对发展中国历史学的第三个贡献。
    这里以佟冬任东北文史研究所所长期间的一些事实为例来说明之。
    东北文史研究所是东北局根据1959年周恩来同志在哈尔滨的一次讲话中提到的要改变“东北文化落后,文风不盛,人才甚少”状况的精神,经原东北局宣传部长关山复提议,于1961年建立的,由佟冬任所长。
    创办这个研究所的宗旨,是培养文史专业人才及为各级领导机关输送干部。其授业方式,“参照昔日东北萃升书院的办法,或者有如京剧小科班”(关山复:《中国东北史·序》)。并且宣布不参加政治运动,不搞劳动,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建所后,先后从各地招收三批应届大学文史哲本科毕业生,还陆续从全国以高薪聘请一些著名老学者、老教授,如钟泰、陈直、李泰棻、陆懋德、马宗霍、洪诚、金兆梓、沈文卓、陈登原等,到所长期任职或短期讲学。
    佟冬十分重视对青年学员专业基本功的培养训练。他反复强调,从事文史研究,一定要有广博厚实的基础,不要急功近利。要求学员在学习期间,不分文史哲专业,一律从“十三经”、“前四史”读起,初定四年,谓之打基础。他常说,有的人四年不行就八年。他一再强调,甘坐冷板凳,练好基本功;反对浅尝辄止,不让学员在学习期间匆忙发表文章。对于以上这些做法,可以有不同的评价。记得当时(1964年)就有一位在京任要职的著名史学家在一家理论刊物上撰文批评这个研究所的方向路线问题,说它第一步就错了。不过很快他也因方向路线问题而被批判、打倒,成为“文革”的前奏。今天回过头来看,那种参照旧书院的修业方式未必值得提倡,但是佟冬所一再倡导的甘于寂寞、切忌浮躁、甘坐冷板凳、练好基本功的精神,则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切从事学术研究者所应具备的品格,否则便不要从事学术研究。实践也证明了它是行之有效的治学之道。三十多年过去了,当时的一些学员回忆起那段读书生活,无不十分留恋。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一定成绩者,也无不说深深得益于当年佟冬的教诲和培养。
    佟冬平时对青年研究人员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严励得近于苛刻,温和得如同春风,而其中都贯串一个爱字。当他看到身边中青年学者茁壮成长,有了新的研究成果问世时,便感到无比欣慰。他说:“目睹他们‘苗而秀’,‘秀而实’,秋收有成,冬藏在望的成长过程,不禁为之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已至。”(见《曹廷杰集序》,中华书局1985年版)这就是佟冬关怀中青年学者的真实写照。
    从我的一段经历中,也深切体会到佟冬对晚辈的关怀与挚爱。也许是出于历史的误会吧,1969年我从东北文史研究所调到北京从军,两年后被关进京郊团河农场“学习班”接受审查,一查就是几年。在此期间,我想平生与我钟爱的历史专业的缘分算是彻底断绝了。不料,大约是1973年的一天,忽然接到佟冬来信,说他正在原东北文史研究所和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筹建吉林省社会科学研究所,两所原来许多同志已经归队,问我想不想重理旧业?我连做梦都想重理旧业呀!然而当时正在接受审查,自己无法掌握命运。不过我还是从老人的信中增添了一线希望。1975年,我从部队转业到长春,却不能去研究所,而被遣送到一家大工厂接受改造。经过锻炼,居然当了一名很称职的装配工人。约在1977年底或1978年初的一天,工厂中的一位朋友高兴地对我说:你有希望回所了,佟老在全省批判林彪、“四人帮”在吉林省代理人大会上为你鸣不平。在那个人们对政治运动尚心有余悸、许多人对我避之犹恐不及的时候,老人竟能为我主持公道,使我感动万分。不久,我被调到吉林省社会科学研究所(后改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参与《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的初期工作。他为了什么?不过是不愿意看到一个经国家多年培养出来的普通知识分子却不能从事他所热爱的事业。如此而已。从这里我看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由于佟冬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十多年中,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可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因此没有更多时间进行自己的学术研究,留下来的著作不多,这也许会使人感到有一点遗憾。然而,他却培养出了一大批中青年学者,特别是文史工作者。佟冬任职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以及经过他的培养后分散在各地的学者,在东北史、辽金史、明清史研究,文献整理以及学术编辑与出版等方面都做出了可喜的成绩,为中国历史学的繁荣和发展贡献了力量。佟冬虽已作古,但其学术生涯却在他的弟子和后继者那里得到延续。
    佟冬平生写的书不多,可他在弟子心目中就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是一座高耸的丰碑。这不仅仅是由于他为新中国历史学的创建做出过贡献,还在于他那几十年如一日对真理的追求,对事业的执著,对人才的爱惜,对晚辈的关怀,以及他一生不唯书、不唯上,在政治风云变幻中一身正气、不畏邪恶的高风亮节。许多人从佟冬那里懂得了应该如何读书,做人,做学问。我想,佟冬在这方面的贡献,也许比他本人多写几本书更为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