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概说(3)
三、《周礼》的主要注本 《周礼》的注本,在东汉时已有多家:郑兴、贾逵、郑众、卫宏等人都分别著有《周官解诂》,张衡著有《周官训诂》,马融著有《周官礼注》,郑玄著有《周官礼注》和《周礼音》。东汉的《周礼》学者,在学术渊源上,都是和刘歆一脉相承的。刘歆的一传弟子是杜子春、而郑兴、贾逵以下,又多是杜子春的一传、再传、三传弟子。郑玄的《周礼注》是集大成之作,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都被他吸收了进去,郑玄的注等于说是给《周礼》学作了第一次总结。孙诒让赞誉说:“郑注博综众家,孤行百代,周典汉诂,斯其渊薮。”当然,郑注不是没有缺点,甚至是严重的缺陷,但就其总体而言,郑注达到了时代的最高水平,泽惠后人良多。郑玄的《周礼注》流行以后,其他人的注本即渐渐佚失。郑注之后,注释《周礼》者,据《释文·序录》,有王肃注十二卷,干宝注十三卷;据《隋书·经籍志》,又有伊说注十二卷,崔灵恩集注二十卷。这些注也都是昙花一现,先后亡逸,群书间有征引,但孤文碎义,无关要旨。唐代贾公彦作《周礼疏》五十卷。所谓“疏”者,即不但要诠释经文,而且要疏通注文。在唐人所作经疏中,贾疏可列上乘。难怪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五经》中,《周礼疏》最好。”孙诒让亦许其“尚为简当”。但贾疏之作,亦非空无依傍,据马端临《文献通考》的记载和孙诒让的考证,贾疏是在沈重《周官礼义疏》四十卷的基础上加以重修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贾疏是对六朝人的义疏作了一次总结。清末孙诒让写成《周礼正义》八十六卷,是对两千年来《周礼》学的一次系统总结,其成就远在郑注贾疏之上,章太炎《孙诒让传》说:“古今言“周礼”者,莫能先也。”[19]洪诚《读〈周礼正义〉》说:“孙先生以郑注简奥,贾疏疏略,难以尽通,乃竭数十年之力,重为新疏,姬汉以下之文,淹贯网罗,恢张密织,既精既博,蔑以加矣。余初学此书,未能窥其涘。寻其大端,厥有数善。”[20]洪氏所说的“数善”,一曰“无宗派之见”,二曰“博稽约取,义例精纯”,三曰“析义精微平实”,四曰“以实物证经”,五曰“依据详明,不攘人之善”,六曰“全书组织严密”。笔者近年来研习《周礼》,案头所置的最重要的参考书,就是孙诒让的《周礼正义》,对孙氏《正义》的上述优点深有体会,拜读之馀,深表折服。其书纵有小疵,难掩大德。《周礼》中涉及典章、制度、名物的内容极多,而清代朴学昌盛,有关典章、制度、名物考证的著作既多且精,其绝大部分已收入《清经解》和《清经解续编》中,此为众所周知之事,毋庸笔者烦言也。 【参考文献】 [1]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639. [2][8]郭沫若。〈周官〉质疑[A].郭沫若。沫若文集。14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613.61. [3]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八十六)[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2204. [4][5][6]康有为。新学伪经考[M].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76.35.32. [7]燕京学报。11. [9]杨尚奎。绎史斋学术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0]中华书局编辑部。文史(第六辑)[C].北京:中华书局,36. [11]光明日报,1961-11-12(2)。 [12][20]孙诒让研究,26.21. [13]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1984年年会论文。30. [14]史学史研究,1989,(3):18. [15]刘重来。张舜徽先生文献学讲演录[J].历史文献研究。总第18辑,1999.15. [16]孙诒让。周礼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6. [17]江永。周礼疑义举要、郭沫若。〈考工记〉的年代与国别(《沫若文集16集》)、陈直《古籍述闻》(《文史》第三辑)。 [18]中华书局编辑部。文史。第23辑[C].北京:中华书局,37. [19]章太炎。章氏丛书·太炎文录卷二[M].浙江:浙江图书馆,民国八年,75.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