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十八史略》及其在日本的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开学报》 乔治忠 参加讨论

        元朝统一全国的十几年之后,在今江西地方出现一部名曰《十八史略》的史籍,其基本内容是按朝代、时间顺序,以帝王为中心叙述上古至南宋末年的史事。作为书塾中启蒙性的历史读本,最初篇帙仅为二卷,简明通俗、文笔精炼。岁月流逝,人间沧桑,这部史书没有被淘汰,却不断有人为之注释、修订,至明代大为畅行。更东传日本,并且在日本产生了长久的、特殊的影响,成为史学史与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元朝时期的《十八史略》
            作者曾先之将书名定为《十八史略》,乃表示该书是对十八种史书的节略。据明人陈殷的解释[1](卷首《史略叙》),所取材的史书是司马迁《史记》以下直至欧阳修《五代史记》的所谓正史,这在宋代即被统称“十七史”。另外,曾先之撰此书时,元朝官修《宋史》未成,宋代史事取材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与刘时举《续宋编年通鉴》,聊备一史之数,共十八史。
              关于《十八史略》的作者曾先之,清官修《四库全书总目》载:“《十八史略》二卷,元曾先之撰。先之字从野,庐陵人,自称曰前进士,而《江西通志》不载其名。盖前明之制,会试中式称进士,乡试中式者称举人,皆得诠注授官。自唐宋至元,则贡于乡者皆称进士,试礼部中式始谓之登第……先之所谓进士,盖乡举而试不入选者,故志乘无名也……其书抄节史文,简略殊甚,卷前冠以歌括,尤为弇陋。盖乡塾课蒙之本,视同时胡一桂《古今通略》逊之远矣。”[2](卷五十,别史类存目)实际上,曾先之并非“志乘无名”,乾隆《吉安府志》卷四十一赫然记载:“曾先之,字孟参,吉水人。少师王介,登咸淳进士,监惠州石桥盐场,以主学心制解官。起潭州醴陵尉,转湖南提刑,佥厅权检法官。详复大辟,多从平恕。提举茶盐司,干办公事,凡所任理,无一毫私曲。宋亡,隐居不出,所著有《十八史略》。年九十二卒,祀乡贤。”[3](《庶官志一》)同书卷二十四《宋进士表》于咸淳元年(1265)进士人名榜上,也登录其名。只是因为曾先之本为吉水人,刻书时却题写附近古地名“庐陵”,致使难以查阅。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文集中,有一篇《与曾县尉先之》[4](卷六),下注“字孟参”。信的开头说:“及承手书,备见缱绻故旧之意”,后文又勉励说:“但愿足下敛以静纯,守以廉朴,一如平日,则天下之奇材、青云之远业也。”文天祥亦吉水人,二人应为同乡好友,这从信中可以看出。此信当写于曾先之起任潭州醴陵县尉之时,正可与《吉安府志》的记载相印证。因此,曾先之不仅是南宋末年进士,而且历任多种官职,颇有政绩。《四库全书总目》之言全凭臆测,不足为据。
              《十八史略》最早刊行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书前有一篇题序流传于世:“韩文公送子读书,深以人不通古今为戒。何如斯可谓之通矣?精通固难,粗通正亦未易,史册浩瀚,初学望洋。今有一编书,使十行俱下者读之,不三二日,而数千载之本末大略已在胸次,其于训蒙便甚。好事者于是刻梓以传,所以惠后学广矣。余深嘉之,为题其编首。大德丁酉嘉平月望。”[1](卷首)撰者是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周天骥,周天骥号耐轩,南宋末年登神童科,名显一时。后任吉州知府。德祐二年(1276),元军兵临城下,他不战而降,被元朝任为吉州路总管,是权位很高的地方行政官。这篇题序笔力雄健,文字精炼,对《十八史略》的传播很有裨益。后来多种版本皆录用此文,但往往将“好事者”三字改为刊刻者书坊的名称。
        现存《十八史略》的元代刻本,有二卷本与十卷本两种。今日本南葵文库存元朝至治年间刻本《增修宋际古今通要十八史略》二卷,北京图书馆、日本东京大学综合图书馆存元刊本《古今历代十八史略》二卷、纲目一卷,北京大学图书馆存元刊《新增音义释文古今历代十八史略》二卷,日本国会图书馆存《新增音义释文古今历代十八史略》二卷、纲目一卷,西安文物管理委员会存元至正二年(1342)序刊本《历代十八史略纲目》十卷。
        在二卷本中,有的著录有“纲目”一卷,十卷本书名也有“纲目”二字。而所谓“纲目”,实际是在正文之前罗列的“历代国号歌”、“历代世年歌”、“历代甲子纪年”、“历代国都”等等附属内容,有的编成粗浅的韵文,以便记忆,《四库全书总目》贬斥曰“卷前冠以歌括,尤为弇陋”者即此。这类内容在各本中有增有减,现可藉以判别版本异同及刊刻的大致年代。
        西安原存的十卷本,近年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出版(注:按《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十八史略》二卷本,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及收编十卷本,稍有不当。),此本将“歌括”一类内容编为卷一,又将原正文分为九卷,刻行于四明(今浙江宁波)学宫,亦作为教学用书。书中有张士弘、王元恭、朱文刚序言,王元恭序称:“宪使张公出示《十八史略》,曰卷帙简矣……盖大书锓梓以广其传”,“是用厘为十卷刻之郡庠”[5](卷首)。此本分卷的目的是加大字体,便于阅读,并无内容上的明显增修。
        从现存者即可看出,《十八史略》在元代已有多种版本,官私学塾都用为教本。有的书名标明“增修”、“新增”等字样,在内容上出现了“音释”即注释字音、词义、史事等等,以双行小字夹于文中。元代《十八史略》的流传以及内容上的增修,为该书的进一步普及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