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韬《法国志略》史学思想析论
《法国志略》是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史学家王韬编撰的旨在反映法国历史、地理沿 革变化的典志体史书,是一部缩微的法国简史。这本书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占据了十分 重要的地位,是近代史地著作实现“由睁眼看世界到走向世界”的代表作。它详细记述 了法国的历史、地理和现状,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在当时取得的进步,也反映了作者的 进步的历史观点和社会思想。(注:瞿林东:《开眼看世界--中国近代史学走向世界 的历程》,《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2期。)本文拟对《法国志略》的编撰与重订、 近代独特的历史盛衰意识和典章制度方面的特色等,作较为全面的剖析,以就正于方家 。 一、《法国志略》的初撰与重订 王韬(1828-1897),原名畹,字利宾,号兰卿,江苏甫里人。王韬撰著法国史的想法由 来已久。漫游欧洲,使他的爱国主义情绪油然而生,“重见故乡余涕泪,喜从老友话平 生。文章忧患剑戈兴,身世悲凉儿女情。”他决心把亲身见闻的西方历史地理介绍给国 人。在西方史中,他选择法国史作为研究重点。王韬之所以对法国史情有独钟,是因为 法国的盛衰能给近代中国足够的“殷鉴”和启示。法国千余年一直以欧洲大陆最强之国 出现,可谓盛极一时,然“盛极而衰,此其变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魄,此理之常法。 ”(注:《重订法国志略·原叙》。)中国同样面临由盛而衰的转折关头,与法国历史有 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何从法国历史盛衰变化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法国的覆辙, 是王韬关注法国史的原动机。《法国志略》的成书,是王韬重视法国史的结果。另一方 面原因,当时欧美其它强国志书都有中译本,而独没有法志,为补遗憾,他决心修《法 国志略》。他说:“乃近时英人慕维廉译《英吉利志》,美人裨治文译《联邦志略》… …而法志仍复厥如,亦一憾事,幸冈君千仞、高君二桥为先路之导,余得以踵事增华, 藉成是书,是则余之深幸也夫。”(注:《重订法国志略·凡例》。)可见,《法国志略 》初撰本是对日本史学家修撰的法国史地的增删、改作而成。由于当时的史料和时代条 件的局限,初撰本不仅内容简略,而且体裁、体例上也存在严重不足,这些都为日后重 订《法国志略》埋下了伏笔。 《法国志略》初撰本,成书于1871年,直接契机导源于改删丁日昌之书。1870年,江 苏巡抚丁日昌将《地球图说》寄给王韬,嘱他“增辑史事”,但“其书自米利坚人原本 译出,仅详舆地志而已,且识小略大,多所遗漏,遣词造句,未极雅驯。”(注:《重 订法国志略·凡例》。)王韬对此书很不满意,他写史目的在于能够反映社会生活广阔 图景而且事实清楚的史书。所以,在撰著《法国志略》时,他竭其所能广泛地搜集史料 ,不仅收集了“犹详史地”的《地球图说》,还参考了大量的西方报刊资料,又依据日 人冈千仞的《法兰西志》,冈本监辅的《万国史记》与《西国近事汇编》等书增订。此 外,他还重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史料,八卷“广述”中有不少地方是根据第一手资料来 写的。资料搜集的宏富是保证《法国志略》在同类史地著作中独领风骚的前提。更为根 本的是如何删削已收集的史料,如何确定史书的体例。王韬在这些方面用力甚勤,颇有 创获。他对搜集的史料“为之薽削繁要,区别条例,增损改置,条系件分,凡六月余 ,始得蒇事。”(注:《重订法国志略·凡例》。)这表明他对史料的处理相当慎重。在 具体的编撰原则上,他始终贯彻“略古而详今,舍远而志近”的原则,以此作为去取材 料的标准。编撰体例方面,他感到由于世界形势的变化,用过去的“四裔”、“外国列 传”的旧体例已过时,必须对旧史体进行改造。《法国志略》初撰本在史体方面的改造 ,主要是以纪事本末体弥补典志体的不足,对典志体史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但 在体例和编次方面仍不够完善,为1889-1890年《重订法国志略》时,在体例方面的进 一步完善埋下伏笔。 《法国志略》的成书历经近20年的修补、改作,最终于1889-1890年定稿。该书初撰 于1871年,凡14卷。初撰本成书后,作者已感到它在内容和体例上的不完善,便有“重 为更定”的打算。他说:“今上自美罗万氏,下至首领麦马韩,上下一千五六百年,历 代治乱兴废之迹,尽括于十数卷中,挂漏之讥,知所不免,见者幸无讥也。”(注:《 重订法国志略·凡例》。)这是指内容简略而言。在地志占据三分之一的情况下,用8卷 篇幅反映法国历史兴衰变化以及统治、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进步,确实有“挂漏之 讥”之弊。就体例而言,由于仓卒成书,作者也没有构建一个独创的体系。所以,为修 一代信史,作者觉得有重修的必要,他说:“容俟异日译事稍暇,尚当重为更定,俾法 国自古迄今之事,采摭靡遗,而成一代信史,庶几大快于厥心。”(注:《重订法国志 略·原叙》。)《重订法国志略》一直到1889-1990年才最终定稿。我们现在能够见到 的重订本有二个版本,一是1889年韬园老民手校本,一是1890年光绪庚寅仲春淞隐庐刊 本。经过比较,韬园老民手校本为母本,而光绪淞隐庐本为刻本,学术界主要以淞隐庐 本为研究的底本。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