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胡德坤:《九一八事变与绥靖政策》《武汉大学学报》1979年第3期;王明中:《”满洲危机“与史汀生主义》,《美国史论文集(1981―1983)》,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版。 (44)陶文钊:《中美关系史》第4章;易显石:《略论美国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载《中美关系史论丛》,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45)郑会欣:《1933年的中美棉麦借款》,《历史研究》1988年第5期;吴景平:《英国与1935年的中国币制改革》,《历史研究》1988年第6期。 (46)马振犊、戚如高:《蒋介石与希特勒―一民国时期的中德关系》第4章。 (47)有关战时中外关系的综合性专著有陶文对、杨奎松、王建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中共党史出版社19O5年版;王建朗《抗战初期的远东国际关系》,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版。双边关系专著有;王淇主编《从中立到结盟――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任东来《争吵不休的伙伴――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王真《动荡中的同盟――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苏关系》;李嘉谷《合作与冲突,1931―1945年的中苏关系》;曹振威《侵略与自卫――全面抗战时的中日关系》;王真《没有硝烟的战线――抗战时期的中共外交》;马振犊、戚如高:《友乎?敌手?德国与中国抗战》(以上专著皆由广的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徐蓝《英国与中日战争,1931一1941》,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李世安《太平洋战争时期的中英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专题研究专著有:黄友岚《抗日战争时期的”和平工作“》,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项立岭《转折的一年――赫尔利使华与美国对华政策),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牛军《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美国调处国共矛盾始末》,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等。其专著之多,为其他任何时期所不能比拟。 (48)章百家:《抗日战争前前期国民对美政策初探》,载《中美关系史论文集》第2辑;《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对美政策初探,《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王建朝:《二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外交综论》,《历史研究》1995年第4期。 (49)王建朗:《陶德曼调停中一些问题的再次讨》,《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4期;马振犊、戚如高:《友乎?敌乎?德国与中国抗战》第6―7章。 (50)蔡德金:《如何评价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对日交涉》,《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3期;汪熙:《太平洋战争与中国》,《复旦学报》1992年第4期。 (51)刘天纯:《远东慕尼黑阴谋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第4期。 (52)王斯德、李巨廉:《论太平洋战争前美国远东战略及其演变》,载《中美关系史论文集》第1辑;王建朗:《太平洋会议是怎么回事――关于远东慕尼黑的考察之一》,《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3期;《试评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英美对日妥协倾向一关于远东慕尼黑的考察之二》,《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第1期。 (53)王春良:《评日苏中立条约和雅尔塔协定》,《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54)厉声:《苏日中立条约试析》,《苏联历史问题》1985年第2期。 (55)王建朗:《抗战时期中外关系概论》,载《民国档案与民国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 (56)陶文钊:《中美关系史讨论会综述》,《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6期。 (57)王淇:《1943年”中美平等新约“签订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评析》,《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4期;《中美关系史讨论会综述》,《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6期。 (58)朱瑞真、单令魁:《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东欧问题》1984年第2期;潘志平:《关于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评价》,《世界史研究动态》1985年第9期。 (59)刘存宽:《重新评价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载《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编《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张振?:《”二十一条“不是条约――’评(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选编与介绍)》,《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 (60)关于美国与中共的关系,请见本期《近代史研究》有关篇目。 (61)魏楚雄:《论史迪威事件及其原因》,《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l期;章百家:《抗战时期中美合作的历史经验――由史迪威在华经历所想到的》;金光耀:《蒋介石与史迪威和陈纳德的关系》,章、金二文均载史迪威研究中心编《史迪威将军与中国》。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 (62)牛军:《赫尔利与1945年前后的国共谈判》,《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l期;陶文钊;赫尔利使华与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的确定》,《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2期;章百家:《美国对华政策新解――评〈从赫尔利到马歇尔〉》,《历史研究》1990年第4期。 (63)相关专著有:资中筠《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和发展,1945―1950》,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屠传德《美国特使在中国,1945.12―1947.1),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64)屠传德:《美国特使在中国》。 (65)陶文钊:《马歇尔使华与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载《中美关系史论文集》第2辑。 (66)资中筠:《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和发展》第4章。 (67)袁明:《从1947―1948年的一场辩论看杜鲁门政府的对华政策》,《中美关系史论文集》第2辑。 (68)资中筠:《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和发展》第6章。 (69)饶戈平:《1945―1949年国民党政府的对美政策》,《民国档案》1988年第2期;《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与美国》,载袁明等编《中美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0)向青:《关于苏联劝阻解放大军过江之我见》,《党的文献》1989年第6期;王方名:《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回忆毛主席1957年的一次亲切谈话》,1979年1月2日《人民日报》。 (71)余湛、张光佑:《关于斯大林曾否劝阻我过长江的问题》,《党的文献》1989年第1期;师哲:《陪同毛主席访苏》,《人物》l988年第5期。 (72)王真:《斯大林与毛泽东1949年1月往来电文译析》,《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2期。 (73)刘蜀永;《从香港史看西方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史学集刊》1991年第2期。 (74)王昭明:《鸦片战争前后澳门地位的变化》,《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3期;陈诗启:《海关总税务司对鸦片税厘并征与粤海常关权力的争夺和葡萄牙的永驻澳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第1期。 (75)黄鸿钊:《澳川问题的历史回顾》,《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76)袁继成:《近代中国租界史稿》。 (77)张仲礼等:《近代上海城市的发展、特点和研究理论》,《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4期;周积明人租界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江汉论坛》1997年第6期。 (78)史静寰:《狄考文和司徒雷登在华教育活动》,台湾文津出版社1991年版;梁碧莹;《美国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载《新的视野――中美关系史论文集》第3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