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地域 >

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之二)(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复旦学报:社科版》 樊树志 参加讨论

田面权并非永佃权的另一最有力证据,是民国初年的《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录》,它从法理上分析,指出田面权与永佃权“相异之点有二”:其一是永佃权有存续期间的限制,而田面权没有存续期间的限制,如果田底业主不把田面权“一并收买”,则田面权将永远存在;其二是永佃权人使用土地只能从事耕种或畜牧,但是田面权人使用土地,可以耕种、畜牧,也可以用于“造屋置坟”、“掘坑烧窑”,田底权人不得过问。该调查报告援引《民律草案》关于永佃权的规定--永佃权的存续期间为二十年以上、五十年以下;永佃权人只能利用他人土地耕作、畜牧--与上述田面权的习惯格格不入[31-p462~463]。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几十年中,学者们之所以回避田面权是产权(所有权)这一事实,是被预设的某种观念所束缚:既然田面权大多在佃农手中,只能说成是使用权(永佃权),否则地主与佃农的阶级关系岂不混淆!其实学术研究需尊重事实,不必有所忌讳。只要解释清楚,人们是能够理解的。对江南地区田面权的由来稍加考察,就可以知道,它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农民出卖田地时,为了保存经营权,只卖田底,不卖田面,虽然成了田底业主(地主)的佃户,但自身仍是田面业主;另一种是农民为了得到土地,用高价从地主手中买得田面,其价格往往高于田底价。在这种情况下,田面权成为一种产权(所有权),便不足为奇了。
    日本满铁在20世纪30年代末关于松江县的抽样调查表明,有田面权的达137件,没有田面权的仅9件,田面与田底的分离十分普遍;田面买卖与田底买卖大体相似[33-p45]。1950年松江新农乡的调查报告也指出,该乡大部分土地有“田面权”与“田底权”之分;田面权可以自由出租、出典或买卖;张家村的村民拥有田面权的土地占佃入田的98.7%[29-p144~145]。这种情况是江南以外的其他地区所没有的。
    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田面权与田底权的分离,与这一地区市镇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城居地主较多,地权高度分散,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农业集约化的上海周边地区,城居地主大多经营工商业,无暇经营田产;而佃农(包括佃中农、佃富农)多致力于获取田面权,使自己可以较为稳定的经营土地,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原文参考文献:
    [1]侯建新.经济-社会史--历史研究的新方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2]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3]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译本)[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4]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译本)[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5]乾隆.湖州府志卷四十一物产[O].引谢肇浙.西吴枝乘[O].
    [6]民国濮院志卷十四农工商·农桑[O].引沈廷瑞.东畲杂记[O].
    [7]吴江丝绸档案资料汇编[Z].南京:河海出版社,1989年.
    [8]赵如珩.江苏省鉴[Z].新中国建设学会,1935年.
    [9]吴江县档案.案卷号8·5·105[Z].
    [10]严中平.丝绸流向菲列宾,白银流向中国[J].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1期.
    [11]汪敬虞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12]全汉升.中国经济史论丛[C].香港新亚研究所,1972年.
    [13]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第2期(1986年)[J].
    [14]吴伟业.梅村家藏稿卷十木棉吟序[O].
    [15]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译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16]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译本)[M]第二卷.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
    [17]William Lytle Schurz,The Manila Galleon,New Yark,193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