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傅斯年《故书新评》的文献学意义(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 王子今 参加讨论

    傅斯年还写道,“《诗经》对于我们的第三条教训是体裁简当。”“《诗经》对于我们的第四条教训是音节的自然调和。”也都分别从不同角度指出了《诗经》的文化价值。傅斯年又说,其实《诗经》对于我们的教训,还不只此。他分《诗经》为两大项,一项是《国风》《小雅》,一项是《大雅》《颂》。后一项是后来庙堂文学的起源,“我们对他不能得什么有益的教训”,而前一项,是二千年前的自由体白话诗,是“模范白话诗”。“不特用白话做质料,并且用白话做精神;不特体裁自由,思想情趣意旨等项,也无一不自由。”傅斯年于1919年4月1日发表的这番评语,如果与当时新文学倡导者的其他论说联系起来读,一定可以更好地品味其中的深意。与后来一些弃旧图新、破旧立新的激烈之说不同,傅斯年从古辞中发掘出“自然”和“自由”之义,虽然立场同样激进,却不使人感受到生硬和强横。
        傅斯年说,朱熹的这两种书,“还有他的大缺点”,“也还有几分道气”,但是仍称得上“有判断有见识,能分析”。(注:《新潮》第一卷第四号,第一册第691页至第699页。)傅斯年在文章的末尾还申明了对读者诸君的期望:(1)学他的敢于推翻千余年古义的精神;(2)学他敢于称心所好,不顾世论的能力;(3)再把《诗经》的研究更进一步,发明文学主义的《诗经》。
        傅斯年肯定了朱熹对于《诗经》新理解之反经学传统的意义。傅斯年的评价,对于《诗经》研究无疑有推进的作用。他在1928年至1929年讲授“《诗经》专题研究”课程,有《诗经讲义稿》传世。(注:岳玉玺、李泉、马亮宽:《傅斯年:大气磅礴的一代学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3月版,198-200页)而这篇《宋朱熹的〈诗经集传〉和〈诗序辩〉》中的特点,又得到了充实和发展。
        五、清代学术的“真是真非”
        傅斯年发表于《新潮》第一卷第四号《故书新评》栏中的《清代学问的门径书几种》一文,可以看作一篇清代学术史略说。
        傅斯年在比较清代学术和宋代学术的异同时指出,“宋儒明明白白是做自己的学问,偏说直接孔孟的心传,清儒明明白白是做自己的学问,偏说独合六经的正义。若是把这偶像打破,彼此明目张胆的争真是真非,可以省去许多无谓的辩论,而且争论的结果总要有益得多。”傅斯年的评论,虽然没有能够全面地定断所谓“真是真非”,但是大略的学术线索和学术异向,已经勾画出来。
        傅斯年说,清代学问是宋明学问的反动,“虽说是个新生命,其实复古的精神很大。所以我平时称他做‘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清代学问是中国思想最后的出产品;在汉朝以后出产的学问中,算是最切实最有条理的。”面对宋明学问,清代成功学者另举起自己时代的旗帜。“宋朝的学问,在周濂溪、程伯子手里,已经有许多不着边涯的说话;以后愈闹愈甚,直到明末,心学普遍天下,直弄得遍天下皆是自负的圣贤。所以清朝的学问恰是针锋相对的发出。有明末的空洞心学,便有清儒的注重故训;有明朝士流的虚伪浅妄气,便有清儒的实事求是:有明末的束书不读,便有清儒的繁琐学问;有明末的不讲治事,便有清儒的专求实用。(注:原注:“顾黄颜李都如此。”)宋明的学问是主观的,清代的学问是客观的;宋明的学问是演绎的,清代的学问是归纳的;宋明的学问是悟的,清代的学问是证的;宋明的学问是理想的,清代的学问是经验的;宋明的学问是独断的,清代的学问是怀疑的。就这方法上而论,彼此竟是绝然不同,所以彼此的主义竟是完全的相左。”这样的判断,大体是符合实际的。
        用时代的眼光看,傅斯年肯定清代学术“比较的近于科学”。至于清代学术与西方科学的比较,傅斯年也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仔细看来,清代的学问,狠有点科学的意味,用的都是科学的方法;不过西洋人曾经用在窥探自然界上,我们的先辈曾经用在整理古事物上;彼此所研究的不同,虽然方法近似,也就不能得近似的效果了。”这种学术史的判断,是可以发人深思的。傅斯年甚至认为,“平情而论,西洋文化进化的步次,虽然和中国的不尽相同,大致说来还有近似的地方。”西洋近世科学家对中世纪的迷信“造反”,“我们中国的朴学家对着宋学开衅。”中西确实相似,“这不是我好为影响傅会的话,实在由于同出进化的道路,不容不有相近的踪迹了。”这种比附是否合乎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商榷。傅斯年进一步指出的两者的不同,特别值得注意:“但是有一件可惜的事,就是西洋的Re aissance时代的学者,求的是真理,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学者,求的是孔二先生孟老爹的真话。他未尝不是要求真理,只是他误以孔二先生孟老爹当做真理了,所以他要求诸六经,而不要求诸万事物。”
        对于清代学术,傅斯年举例四派,即朴学派(即汉学派)、今文学派、理学派、浙东学派。对于其发展阶段,傅斯年分为五期:胚胎期(从王应麟到焦竑,这在清代以前),发展期(从顾亭林到汪慎修的时代),极盛期(钱晓徵、戴东原、段懋堂、王怀祖的时代),再变期(从孔众仲到俞曲园的时代),结束期(这一期的代表只有康有为、章太炎两人)。
        至于所谓“清代学问的门径书”,傅斯年首先举出如下三种:(1)《汉学师承记》(江藩作的),(2)《汉学商兑》(东方树作的),(3)《东塾读书记》(陈澧作的)。他认为,这三部书都是对于初学的人最方便的门径书。随后,傅斯年又举出了十四种第二步的门径书:顾炎武的《日知录》(注:原注:“这部书和《养新录》,看来好像零碎,其实清代朴学的方法和精神,都可在里面见得。”),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注:原注:“这部书可当作清朝学问的方法论读。”书名原文作《尚书古口文证》,当是错排。),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注:原注:“这部书也是对着宋明思想革命的。清朝一代的政治理想,还算此书最高超。”),戴望的《颜氏学记》,钱大昕的《养新录》,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和《原善》,汪中的《述学》,孔广森的《春秋公羊通义》,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章炳麟的《检论》。傅斯年说,“以上的十几种书,为初学者言都可说是入门之用,但是就他们的本身而论,也是非常有价值,不仅是门径书而止。学者从此研究去,必能得正当的道路。”
        在《清代学问的门径书几种》一文的最后,傅斯年又有这样一段话:“我希望有人在清代的朴学上用功夫,并不是怀着什么国粹主义,也不是误认朴学可和科学并等,是觉着有几种事业,非借朴学家的方法和精神做不来。这事业就是--(1)整理中国历史上的一切学问。中国学问不论那一派,现在都在不曾整理的状态之下,必须加一番整理,有条贯了,才可给大家晓得研究。(2)清朝人的一大发明是文字学,至于中国的言语学,不过有个萌芽,还不能有详密的条理。若是继续研究下去,竟把中国语言的起源演变发明了,也是件痛快事。(3)中国古代的社会学正待发明。以上的三种事业必须用清代朴学家的精神才能成功。但是若直用朴学家的方法,不问西洋人的研究学问法,仍然是一无是处,仍不能得结果。所以现在的学者,断不容有丝毫‘抱残守缺’的意味了。”(注:《新潮》第一卷第四号,第一册第699页至第705页。)傅斯年在这里所说到的三项事业,恰是他后来在学术实践中努力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的。他积极倡导“朴学家的方法和精神”,以及借鉴“西洋人的研究学问法”的主张,两相结合,对于我们今天的学术研究工作,仍然是有积极的意义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