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地域 >

清代蒙古地区卡伦设置时间考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 宝音朝克图 参加讨论

有清一代,蒙古族主要聚居漠南、漠北和漠西地区。漠北喀尔喀蒙古东临黑龙江将军辖境,西至阿尔泰山接新疆,南至大漠与漠南蒙古相连,北与俄罗斯交界。清入关前,后金与喀尔喀有贸易往来,顺治时期则在该地区临时编设八扎萨克,管理喀尔喀诸部,到康熙三十年(1691年),清政府正式征服喀尔喀蒙古,并在此编旗、设盟,进行封建统治。
    喀尔喀诸部正式归附清朝前后,清廷为了达到稽查游牧、追捕逃犯、防范沙俄入侵等种种目的在该地区陆续设置了卡伦。关于清代卡伦的始设时间,何秋涛在《朔方备乘》中称:“北徼喀伦之设始于雍正五年。”①就这一观点学术界早已提出质疑,不少学者为此进行研究和总结,使该课题有了较清晰的答案②。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清代蒙古地区真正意义上的卡伦应该在康熙年间设置。那么,康熙皇帝在位61年,在这多变的、错综复杂的漫长岁月里蒙古地区的卡伦之设究竟可以追溯到哪一年?这必然成为清代治边及边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值得探究和澄清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漠北地区为中心,对清代蒙古地区卡伦之设置时间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卡伦”为蒙古语“Haruul”(满语“karan”)的音译,何秋涛认为:“更番候望之所曰台,国语谓之喀伦,亦作卡伦,又有称卡路、喀龙者,皆翻译对音之转也。”③“卡伦”一词具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狭义之“卡伦”为该词汇的本义,即“哨兵”或者“岗哨”、“哨所”。从这一角度来说,卡伦类似于古代的“堠”(烽堠、烽火台),即指瞭望和侦察敌情的建筑物,或探测敌情的士兵。中国早在西周就建筑了烽火台,用烽火、燧烟报警。古代北方匈奴、突厥、回纥、蒙古等民族的相关文献中也留下了“侦探”、“哨马”、“哨骑”、“哨探”等相关记载。广义之“卡伦”是清代治边和边防中的一种特殊设施的名称,它具备了执行巡查、稽查、防护、监督、征收和传递文书等极其广泛的管理或防御功能。因此,清代卡伦除了哨兵、哨所等本义之外,还具有清代特有的更宽泛的涵义和职能。本文中所论及的卡伦均属广义之卡伦范畴。
    清代卡伦有边境卡伦和内地卡伦之分。边境卡伦主要是为巡查边界,防御境外各种势力越界骚扰而设,而内地卡伦则是以维护境内社会秩序,或负责某方面的管理为目的而设置。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考察,何秋涛所说的“北徼喀伦”准确地说是指边境卡伦。目前,很难确定蒙古地区始设卡伦的准确时间,但是,可以考证无论是边境卡伦,还是内地卡伦均于雍正五年以前就已存在,甚至,其设置时间可追溯到康熙朝初期。
    就边境卡伦而言,16世纪以后,沙皇俄国向外扩张,席卷西伯利亚,17世纪30年代逼近中国东北边疆,1689年中俄双方签定《尼布楚界约》划定了东段边界。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同时,还觊觎我国漠西和漠北蒙古地区,到17世纪后半叶侵占漠北色楞格河流域,先后建立楚库柏兴和伊尔库茨克等据点,继续蚕食我国北疆领土。为了抵御沙俄侵略势力的进一步渗透,清政府与俄国划定中段边界之前就采取了设置卡伦进行防范的措施。雍正四年(1727年)正月,清政府派隆科多等前往漠北勘察边界,在勘察途中令其查勘阿尔泰山梁、空鄂罗至楚库柏兴之界后直接前往楚库柏兴附近的喀尔喀卡伦,与俄国来使商谈解决定界之事,并特别强调,隆科多住喀尔喀卡伦等候俄罗斯使臣时自备费用,不可向喀尔喀人索取。④楚库柏兴位于恰克图北约100公里,此处未提楚库柏兴附近的哪一座卡伦,但是,足以证实雍正五年以前在喀尔喀地区北段楚库柏兴,或者恰克图附近已设有卡伦。另据史料记载,位于洽克图附近的喀尔喀著名边境卡伦--布拉卡伦(汉文史料又作“博拉”等)也在雍正五年以前就已存在。雍正二年十月,中俄双方代表在交还逃人和勘定喀尔喀边界的商谈中留下了该卡伦的相关信息。中方代表允祀对俄方代表郎克曰:“望委派员弁押解逋逃随本大臣等至布拉卡伦。此事就绪之后,明日即将启程。郎克告称:解送逋逃之我属官兵,已备就绪,可直送至卡伦。”⑤
    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一日,中俄双方签订了《布连斯奇界约》,划定中俄中段边界。该界约的内容又给我们提供了漠北地区原设卡伦的有关情形。《布连斯奇界约》载:北自恰克图河流之俄国卡伦房屋,南迄鄂尔怀图山顶之中国卡伦鄂博,此卡伦房屋既鄂博适中平分,设立鄂博,作两国通商地方。由此地起往左段一面,至布尔古特依山,顺此山梁至奇兰卡伦,由奇兰卡伦起至阿鲁哈当苏,中间有齐克太、阿鲁奇都二处,此四卡伦鄂博以一段楚库河为界。由阿鲁哈当苏至额波尔哈当苏卡伦鄂博,由额波尔哈当苏至察罕鄂拉蒙古卡伦鄂博而为俄国所属者,暨中国之蒙古卡伦鄂博,将此两边以及中间空地酌中均分,此照划定恰克图疆界办理,以示公允。如俄国人所占地方之附近处遇有山,或山顶,或河应即以此为界。如附近蒙古卡伦鄂博处遇有山、或山顶、或河,亦即以此为界。凡无山河荒野之地,两国应适中平分设鄂博,以清疆界。自察罕鄂拉之卡伦鄂博至额尔古纳河岸蒙古卡伦鄂博之外,两国于附近一带各派人员前往妥商,设立鄂博,以清疆界。⑥仔细剖析这段史料可以发现以往认为《布连斯奇界约》签订后设置的有些边境卡伦则至少在签订“界约”之前就已存在。喀尔喀车臣汗部和土谢图汗部境内东自枯布勒哲库,西至恰克图中俄边界一带设有28座卡伦(包括上面所提到的布拉卡伦),均“北接俄罗斯界”⑦。过去一直认为,这些卡伦是在雍正五年中俄签定《布连斯奇界约》,划定中段边界后设置的。但是,上面所列“界约”内容再次证明“界约”签定之前像奇兰、阿鲁哈当苏、齐克太、阿鲁奇都等卡伦就已存在。而且,从其地理位置,以及当时清朝与俄罗斯之间处理边务等方面的情况考察,这两座卡伦已具备边境卡伦的性质和职能。我们还可以依据其他史料考证这一点。“界约”条款中所列奇兰卡伦(汉文史料中又作“齐兰”或“奇林”)和奇克太卡伦(汉文史料中又作“奇克泰、齐科台”、“齐克达”等)就是前面所提28个卡伦中的2座边境卡伦。奇兰卡伦位于恰克图东,东临齐兰河及齐兰淖尔,经考证该卡伦早在康熙年间就已设置。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八月,理藩院专为俄人在奇兰卡伦附近筑房、树标事与当时楚库柏兴城长官进行交涉,并称“今据我边民报称:见尔俄罗斯人于我奇兰卡伦附近勘察房址,树立标桩而去等情。……尔若于我喀尔喀边界地方筑城造房,必须有尔察罕汗旨意,并应向我说明”。⑧奇克太卡伦位于奇兰东50公里,该卡伦西临齐科台河。何秋涛在《朔方备乘》卷十中提到,奇克泰之东另有阿噜齐都勒(即阿鲁奇都)卡伦,由此再向东还有阿噜哈当苏卡伦。“界约”内容中以上几座卡伦均被记载,故可以肯定这些卡伦起码中俄双方在勘查边界过程中,即“界约”签定之前就已经存在。另外,雍正五年中俄勘分恰克图以东至额尔古纳河之间的两国中段边界,并沿国境线立63处鄂博,作为两国边界标志。其中,第58号鄂博至第63号鄂博立于清代黑龙江将军所辖呼伦贝尔游牧地与俄国交界处。这6个鄂博为清朝珠尔特依、察罕鄂拉等12处边境卡伦所巡查的卡伦鄂博。从《布连斯奇界约》中的“自察罕鄂拉之卡伦鄂博至额尔古纳河岸蒙古卡伦鄂博之外,两国于附近一带各派人员前往妥商,设立鄂博,以清疆界。”从这一段记载来看,呼伦贝尔境内的察罕鄂拉等边境卡伦的设置时间也在“界约”签定之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