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从上述中可知,突厥第二汗国建立时,突厥领袖们透过突厥人民共同的祖源记忆,以及藉由亡国的历史教训,凝聚出高度的民族认同。但我们要进一步追问,为何突厥民族会在第二汗国建国期间产生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又是什么原因使突厥领袖知道利用过往的历史来号召群众,进而唤起突厥民族的历史意识?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三月,东突厥颉利可汗被唐将张宝相擒获并执送长安,东突厥灭亡。东突厥覆亡后,太宗采纳温彦博之议,设置顺、佑、化、长等四个羁縻州以及定襄、云中两个都督府,将突厥降附部落置于阴山山脉南麓到黄河大屈曲部以北之地,或是黄河以南的河曲地带,(14)突厥部众自此臣属唐廷长达五十年。然而,唐朝除了将突厥部落安置于河曲之地外,太宗与高宗时期也将降附于唐的粟特胡、党项羌族、薛延陀铁勒族、吐谷浑等不同民族,处之于河曲地带,设立羁縻府州进行管理。(15)河曲地区分布着六、七个民族群体,这不仅使居住在此地区的突厥牧民游牧空间受到严重的压缩,生活资源竞争愈形强烈,同时各个民族之间,在文化类型和生活方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下,彼此之间的“异己感”与“自我认同感”就会出现,族群边缘因此形成,民族意识也就在彼此的差异中突显出来,(16)民族认同也就提升。因此,自高宗调露元年(679)起,突厥民族不断兴起反叛,欲脱离唐朝的统治,重新复国。先有单于大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傅及奉职二部的反叛,拥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开耀元年(681),阿史德温傅又自夏州迎立阿史那伏念为可汗,然两次的反唐行动,都在唐将裴行俭实行离间分化办法以及利用反间之计下以失败告终。永淳二年(682),阿史那骨咄禄再次率众反唐,骨咄禄不但以其坚毅无畏之精神,带领突厥部众,走入总材山(oγay quz,oγay yi),更吸取前两次反唐失败教训,利用突厥过往的历史,唤起突厥民族的祖源记忆及历史意识,强化了族群凝聚力,逐步壮大自己的力量,最终在黑沙城(Kara Kum),自立为颉跌利施可汗,脱离唐朝,建立了突厥第二汗国。(17) 阿史那骨咄禄之所以利用突厥民族过往的历史来号召群众,并唤起历史意识,这与其谋臣阿史德元珍有关。《新唐书·薛登传》记载道: 时四夷质子多在京师,如论钦陵、阿史德元珍、孙万荣,皆因入侍见中国法度,及还,并为边害。(薛)登谏曰:“……伏见突厥、吐蕃、契丹往因入侍,并被奖遇,官戎秩,步黉门,服改毡罽,语习楚夏,窥图史成败,熟山川险易。国家虽有冠带之名,而狼子孤恩,患必在后。……”(18) 阿史德元珍是骨咄禄起兵时重要的谋臣之一。(19)关于阿史德元珍追随骨咄禄,杜佑《通典》有着详细的记载: 至阿史德元珍,习中国风俗,知边塞虚实,在单于检校降户部落,尝坐事为单于长史王本立所拘絷。会骨咄禄入寇,元珍请依旧检校部落,本立许之,因而便投骨咄禄。骨咄禄得之,甚喜,立为阿波大达干,令专统兵马事。(20) 阿史德元珍曾以质子身份入唐,在留居长安期间,元珍“语习楚夏”、“见中国法度”、“习中国风俗”;又“窥图史成败”、“熟山川险易”,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其后,随着阿史那骨咄禄的起兵反唐,元珍投奔骨咄禄,被立为阿波大达干,统管突厥马兵事。阿史德元珍的离唐,对于骨咄禄推动复国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元珍熟知中原山川险易、边塞虚实之事,对骨咄禄的侵唐带来极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元珍在长安入侍期间,学习汉语及中国风俗,又览读史籍图录,知悉历史成败之迹,了解道“历史”对一个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当元珍加入突厥复国行列后,建议骨咄禄利用突厥民族共同的祖源记忆与东突厥覆亡的历史教训,来强化突厥人民的民族意识,使突厥人民对重新建国,凝聚出更大的力量。 三 史籍文献虽记载,突厥民族史学启蒙于西魏北周时期的神话传说,但是突厥民族开始以本民族的文字刻写历史,并有意识的记录本民族历史发展,产生出历史意识、以史为鉴,却一直要到突厥第二汗国建国期间。分析突厥民族历史意识的兴起,与其民族意识的形成和民族认同的提升有关。唐太宗与高宗年间,将不同的民族安置于河曲地区,强烈的资源竞争,使彼此之间的异己感与自我认同感出现,形成族群边界,同时也提升了突厥民族的民族认同感。阿史那骨咄禄建国时期的重要谋臣阿史德元珍,早年入侍于唐,在居留长安期间,学习中国风俗语言,熟知中原山川险易、边塞虚实,又览读史籍图录,了解道历史不仅可以唤起一民族共有的记忆,同时可以凝聚出强大的民族意识,对于一个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当阿史德元珍跟随骨咄禄推动突厥复国时,透过突厥过往的历史,唤起突厥民族所共有的祖源记忆,并藉由唐灭东突厥的历史教训,不仅强化了突厥人民的凝聚力量,同时也促使突厥民族产生了强烈的历史意识,对于突厥民族的重新复国,带来了更坚定信念。 [收稿日期]2010-09-10 注释: ①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第116-117页。 ②突厥民族的起源,史籍文献记载不一,其民族融合过程更为复杂,多数学者认为突厥民族源于狄人、丁零、高车、铁勒、坚昆等部族而形成,以阿史那氏(Aina)及阿史德氏(Ashintê)为统治集团核心,其后又融合了铁勒等其它民族。突厥民族开始与中原接触往来,始于西魏文帝大统六年(540),中国史籍载记突厥民族神话传说与历史发展,起于唐人令狐德棻所编纂的《周书》卷50,《异域下·突厥传》。据此,我们探索突厥民族产生出神话与传说,至迟可上溯至西魏北周时期。有关突厥民族与西魏接触的时间,可参看罗新:《突厥活动初见于史籍在大统六年考》,《文史》第36辑(1992),第124页。 ③苗天宝:《突厥史学启蒙--神话传说》,《新学术》2009年第1期。 ④吴怀祺:《中国史学思想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