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胡适。介绍几部新出的史学书[A].顾颉刚。古史辨:第二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2]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的工作旨趣[A].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本)[C] . [3]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王静安先生选书序[A].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5]陈寅恪。塞柳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6]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7]胡适。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A].胡适文存:第二集卷二[M].上海:上海亚东图书馆,192 4. [8]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A].胡适文存:第二集卷一[M]. [9]胡适。新思潮的意义[A].胡适文存:第二集卷四[M]. [10]胡适。整理国故与打鬼[A].胡适文存:第三集卷二[M].上海:上海亚东图书馆,1930. [11]胡适。治学的方法与材料[A].胡适文存:第三集卷一[M]. [12]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A].胡适论学近著[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13]傅斯年。史料与史学发刊词[A].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外编第二种·史料 与史学。 [14]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A].傅斯年全集:第三册[M].台北: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 80. [15]李大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A].李大钊文集: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 [16]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A].李大钊文集:下册[M]. [17]李大钊。史学要论[A].李大钊文集:下册[M]. [18]李大钊。历史研究的任务[A].李大钊文集:下册[M]. [19]文甫。评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A].郭沫若评传[M].北京:现代书局,1932. [20]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序[M].桂林:新知书店,193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