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之洞的留学教育思想与实践(2)
二 张之洞在清末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下,在清末教育改革中,形成了较系统的关于留学教育的思想,并直接推动了清末留日运动的发展,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加以评价呢? 首先,张之洞的留学教育思想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教育改革思想。它是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带有强烈的实用主义和卫道精神的色彩。 第一,“留日”是甲午战后内忧外患形势下的一种应变之举,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甲午战争,老大的中华帝国被东洋小国日本打败,这一残酷的事实给国人以前所未有的刺激,所谓“甲午丧师,举国震动”(17)。它使国人认识到,中国已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必须“改弦更张”。同时,日本的崛起又给国人树立了“自强”的楷模,向日本学习以求自强的心态逐渐形成。“自光绪二十年大败于日本,于是惊心动魄于东洋之文明,而谋所以输入之,乃有派东洋留学生之事”(18)。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促使张之洞思想发生转变,认识到自强必须进行教育改革,提倡留学教育。他指出:“今日之世变,岂特春秋所未有,抑秦汉以至元明所未有”(19)。在这千古未有的变局面前,必须树立“自强新政,报仇雪耻的发奋之心”(20),而要“自强新政”,必须培养新式人才,以便像日本那样,“用为将相,政事一变,雄视东方”。他认识到:“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以储才为先”(21)。为此,他极端重视教育,认为:“有教育方有学术,有学术才能造人才,有人才才能维国势”(22)。以教育为一切的根本,重视教育改革,把留学和改革科举、兴办学校并列为求“自强”的两大措施,提出:“派留学,多译西书,以开民智,增进知识,而挽危局”(23)。正是因为张之洞把留学看成是求“自强”的捷径,因此,甲午战后,每当外国侵略进一步加强时,张之洞都要大声疾呼留学。甲午战后第二年,张之洞上奏主张:“仿效西法,设立各种专门学堂,聘洋人为教习,三年毕业后,送赴外国学校、工厂、军队去实习或进修,返国后量才录用”(24)。当胶澳事件发生,列强瓜分中国之势已成的形势下,张之洞更是极力主张留学日本,撰写《劝学篇》详细论述了留日的功效和优点,成为“留日运动的宣言书”(25)。庚子事变后,痛心于愚顽官员的误国,更强烈地疾呼“论今日育才强国之道,仅以多派士子出国游学为第一义”(26)。 以上可知,“留日”是张之洞在甲午战败后而开出的“自强”药方,是一种应变之举,体现着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 第二,“留日”的目的是为培养合格的洋务人才,维护清王朝反动统治,体现着强烈的卫道精神。作为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张之洞,他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对于他所提倡的“留日”教育亦不例外。他在《劝学篇》中明确提出“今日时局,惟以激发忠爱,讲求富强,保朝廷,卫社稷为第一义”(27)。即要培养忠君的洋务人才,这就是他提倡“留日”的根本目的。为此,他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可偏废”(28)。学西学就是为了“存中学”。他认为,留学必须派“学有初基,理已明,识已定”(29)的人,即选派已打好“中学”基础的人,以免易受西方政治和思想的影响。他在“留日”教育的课程设置上,重视农、工、商、师范等实用之学,极力反对和限制留学生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法律。他主张用软硬两手控制学生,加强管理,反对学生宣传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这一切都是为防范留日学生成为清王朝统治的叛逆。 其次,张之洞的留学教育实践证明他是清末留日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对于清末留日运动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当了推进中国革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自觉的工具。 清末“留日”运动开始于1896年,在首批13名留日生中,就有一名是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所派,以后,张之洞连年大量选派留日生,使湖北成为“留日”先进省。上述情况在前文中已有叙述。更重要的是,张之洞是“留日”国策的积极倡导者和实际制定人。 张之洞在1898年3月发表的《劝学篇》一文,被日本学者誉为“留日运动的宣言书”。《劝学篇》经光绪帝“详加批览”后,命各省督抚、学政“广为刊布,实力劝导”(30)。这样,《劝学篇》一文风行海内,“留日”号召也传遍全国。后人评说:“《劝学篇》经光绪帝批准,而变成全国性的教育及学术思想的最高指导原则”。1898年9月,光绪帝正式发布上谕:“出国游学,西洋不如东洋,东洋路近费省,文字相近,易于通晓,且一切西书均经日本择要翻译。着即批订章程……”(31)。正式制定了“留日”国策。其上谕不仅主张,连字句都可见《劝学篇》一文对清“留日”国策的制定的影响。戊戌变法失败后,张之洞仍积极倡导“留日”。一方面,继续大量选派学生赴日,一方面,庚子事变后,与刘坤一合上《变法三疏》,“概论中国之弱之故,宜变者十二事,宜采取西法者十一事,其尤要者,则设学堂,停科举,奖游学”(32)。清政府据此于同年9月下诏“各省须派学生留日,并须订立奖励及限制之法以督促之”(33)。 上述事实说明,张之洞对清末留日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有宣传、实行、促进、指导之功,是留日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对留日运动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实现,一方面是其当时形势所致,一方面则是与张之洞本人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丰富的教育经验及“天下之望”的社会影响分不开的。 留日运动的发展,不仅培植了大批的洋务人才,而且客观上造就了不少具备近代科学文化知识并志在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的新型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革命者。很多的留日学生参加了同盟会等反清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有的成长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像黄兴、宋教仁、吴禄贞、陈天华、邹容、秋瑾等等。虽然他们的转变有种种因素,但留学日本,学习西学给予他们的熏陶和启迪,亦是不可否认的。同时,留日运动的发展还为中国培养了各种各样的人才,文学家、史学家、农学家、医生、教育家……,为以后中国社会的进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变的,虽然张之洞提倡和实行“留日”的动机是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是反动的,但客观上却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人才,为清王朝的灭亡准备了自己的掘墓人。从而充当了推动历史发展的不自觉的工具。 综上所述,张之洞的留学教育思想和实践,是其“中体西用”洋务观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是面对甲午战败后出现的千古未有之局面而提出的一种应变措施。它促进了留日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从而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了大批的新型人才。总之,从张之洞的留学思想和实践来看,张之洞算是一位卓有见识的教育改革家,清末留日运动的开拓者。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