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实证主义与中国近代史学(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北学刊》 王东 参加讨论


    20世纪20年代初期,随着新文化运动中科学大潮的高涨,实证论开始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而受到高度的重视。人们普遍相信,“近代科学之新生,无一非受方法之赐”,“科学之可贵,不在其出品,而在其方法也”[11]。就历史研究而言,所谓科学的方法就是建立在实证论基础之上的“审订史料的方法”。胡适甚至认为,“西洋近百年来史学大进步,大半都由于史料审订的方法更严密了”[12]。许冠三认为,“在20世纪的名学人中,胡适是最先有方法自觉的一位”[13](P137)。的确,胡氏一生都以倡导“科学方法”自居。从早年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导言》(1918)、《实验主义》、《清代学者治学的方法》)(1919~1921)、《治学方法与材料》(1928),直到中年时代的《考据学的责任与方法》(1946)、《治学方法》(1952)以及晚年的《历史科学方法》(1958)、《中国哲学里的精神与方法》(1960)等,胡氏一生有关方法论的文章,总数当在百万言以上。其实,胡适所讲的“科学方法”,就是实证主义的方法。在胡适看来,所谓科学,就是指“一种思想和知识的法则”,体现在方法论上,就是“考据”、“考证”或“有证据的探讨”,而“有证据的探讨”也正是“一切历史科学(所共用)的治学方法,例如研究历史学、考古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天文物理学等都是一样的”。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不在于方法论的差异,而在于“历史科学里的‘证据’无法复制。历史科学家只有去寻找证据,他们不能(用实验方法)来创制或重造证据”[14](P187-188)。最能体现胡氏“科学方法”要旨的,便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所谓十字真言,而其核心便是寻求证据的实证原则。胡氏认为,“科学的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只不过‘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在应用上,科学方法就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15],因为“科学精神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科学态度在于搁起感情,只认得事实,只跟着证据走”,“没有证据,只可悬而不断;证据不够,只可假设,不可武断,必须等到证据之后,方才奉为定论”,“证据的充分与不充分”,才是“信仰与怀疑的标准”[16]。然而,胡适毕竟又是一位实用主义者。实用主义历史观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内在矛盾,使得他时常无法自圆其说。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出发,他认为“历史科学”的前提是“证据”,是“材料”;但实用主义的历史观又使得他无法忘情于假设、想像等主观因素。应该承认,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假设和想像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胡适从实用主义的立场出发,把它们抬高到了不适当的高度。在解释“大胆的假设”原则时,他就认为,“假设是愈大胆愈好”,“假设不大胆,不能有新发明”,甚至认为假设也“可以自由产生材料”[15]。关于想像,他解释说:“做历史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科学--严格的评判史料,一方面是艺术--大胆的想像力。史料总不会齐全的,往往有一段,无一段,又有一段。那没有史料的一段空缺,就不得不靠史家的想像力来填补了。”[17]如果假设“可以自由产生材料”,如果史家可以通过“想像力”来填补史料的空白,那么,所谓实证原则和“科学精神”又该作何解释呢?
    接过胡适的实证主义旗帜,并竭力把史学研究推向科学化的是傅斯年[18]。在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史上,傅氏以其“史学本是史科学”的明确主张,为实证主义史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写于1928年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可以视为傅氏力图以实证论建立历史科学的宣言。在这篇被许冠三认为“足够令他名垂史林”的文字中[13](P216),傅氏首次明确地提出“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的观点。根据他的理解,正是以史料学为内容,使得近代史学从根本上区别于传统史学。在他看来,科学意义上的历史学“不是著史”,因为“著史每多多少少带点古世中世的意味,且取伦理学的手段,作文章家的本事”,属于传统史学的范畴;而“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所以近代史学所达到的范域,自地质学以至目下新闻纸”[19](P174)。傅氏这里所说的“近代史学”,就是指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逐渐趋同的实证史学,它之所以具有科学的性质,原因在于它自觉地把历史研究的对象限定在史料学的范围。在他看来,史学的发展主要原因就在于:“一、史的观念之进步,在于由主观的哲学及伦理价值论变做客观的史料学。二、著史的事业之进步,在于由人文的手段,变做如生物学、地质学等一般的事业。三、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理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或那个主义。”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史学便是史料学”,这也是史学研究中的“中央题目”[19](P176-183)。
    显然,傅氏“史学便是史料学”的命题,强调的是史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的至上性。这一命题意味着只有史料才是史学研究的惟一内容,历史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史料的发掘与整理的过程。因此,“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客观的处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是使得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关键。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从三个方面予以进一步的解释:其一,“凡能直接研究材料,便进步。凡间接的研究前人所研究或前人所创造之系统,而不繁丰细密地参照所包含的事实,便退步。上项正是所谓科学的研究,下项正是所谓书院学究的研究。在自然科学是这样,在语言学和历史学亦何尝不然?”其二,“凡一种学问能扩张他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西洋人作学问不是去读书,是动手动脚到处寻找新材料,随时扩大旧范围,所以这学问才有四方的发展,向上的增高”。其三,“凡一种学问能扩充他作研究时应用的工具的,则进步,不能的则退步。实验学家之相竞如斗宝一般,不得其器,不成其事,语言学和历史学亦复如此。”傅氏所总结的三点,事实上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个层次(第一点和第二点)是关于史料,在他看来,既然“近代史学只是史料学”,因此史料问题便成为史学的核心问题,史学的本业正在于“纯就史料以探史实”,通过“客观的处理”史料以寻求历史事实,历史的“客观知识”,只存在于史料之中,“而坚实的事实,只能得之于最下层的史料之中”;“只要把史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明显”。第二个层次(第三点)是关于工具,在他看来,史学的起点在收集史料,而史学的发展则在于扩充新史料和寻求新工具。傅氏所说的工具,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所提供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在他看来,“现代的历史研究,已经成了一个各种科学方法之汇聚。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提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因此,只要能够做到材料与工具兼备,历史学就能成为一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他说:“世界中无论哪一种历史学要想作科学的研究,只得用同一的方法,所以这学问断不以国别成逻辑的分别,不过是因地域的方便成分工。”言外之意,“科学的”历史学可以超越国家的界限,能够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普遍的知识体系。他满怀信心地展望,只要能够在史料方面下功夫,不断扩大史料的搜集范围,放手利用自然科学所能提供的一切工具,就一定能够把历史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的科学门类[19](P18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