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世纪之交的史学盛会(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国外社会科学》 杨雁斌 参加讨论

俄罗斯历史学家、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列宾娜教授报告的题目是“俄罗斯 史学中的新趋势和历史研究中微观方法与宏观方法的相互关系”。她说,由于俄罗斯社会发 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古典主义的史学观点逐渐被其他理论和观点所取代,然而,史学 研究的普及和发展已成为一种明显趋势。近10年来,俄罗斯历史学家尤为关注个人、民族和 全球的相互关系,以及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最近,为数众多的俄罗斯历史档案纷纷解 密,然而,许多史学工作者所推崇的理论观点仍然是十分陈旧的。值得一提的是,在俄罗斯 史学界,新的史学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历史学家企图用新的材料来说明过去难 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史学研究往往又重蹈编年史研究的覆辙。除了方法论研究之外,俄罗 斯史学界的对外交流逐步扩大,相应的学术成果也日渐增多。近年来,在俄罗斯史学界,出 现了 一些新的史学流派和理论,如历史人类学等。历史人类学主要研究家庭史和个人历史,该学 派的组成人员大多来自史学研究的各个专业领域。
    列宾娜教授指出,宏观方法与微观方法的关系也是俄罗斯史学界时下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显而易见的是,对个人和偶发事件的研究最易于体现宏观方法与微观方法之间的关系,因 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个人心态的变化是不足为奇的。应当说,个人历史 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领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十分注重研究个人的心理活动、社会的文化背 景,以及个人活动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发展进程的某些特 点。列宾娜还认为,一般而言,人们往往会根据结果来寻找事物发展的原因,因而对历史发 展进程中发生的某些事件视而不见,更忽视了个人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尽管个人因素往往 是带有偶然性的,但个人因素的变化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却常常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已 为众多的历史事实所证实。
    本次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者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于沛研究员也在 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其报告的题目是“20世纪的中国史学:特点和趋势”。于沛先生用精 辟的语言对中国封建主义史学、现代史学和历史编纂学的发展历程作了简短的回顾与评价。 他着重指出,自20世纪以来,西方进化论、进化史观、史料学和文化心态史观等对中国近代 和现代历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也推动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中国史学研究的 发展。
    二、主题发言与学术论文
    从5月17日下午开始,大会转入分组讨论阶段。与会代表纷纷阐释各自的观点,就某些共同 关心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来自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社会研究所的A.罗霍斯(Rojos,Aguir re)教授作了题为“20世纪史学论纲:采用‘长时段’的分析方法”的主题发言。他从“长 时段”的分析角度提出了对20世纪(乃至现代)西方史学的分期设想。他说,1848~1870年是 欧洲通史中至关重要的时期,通过原创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计划,第一次产生了系统地、有组 织地发现真正的历史科学的意愿,这是当代史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紧随其后的是第二个阶 段,从1870年到1929年,第一个史学霸权开始形成,它足以成为当时欧洲乃至西方世界的普 遍模式;随着纳粹主义的兴起,当代史学发展的第二个周期也随之结束。第三个阶段(1929 ~1968年)是以第二个史学霸权的建立为其主要特征的,它将法国作为史学研究的中心;第 四个阶段(1968年~)是1968年欧洲革命的直接产物,此时史学霸权已不复存在,与之相反, 史学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倾向,并且一直延续到我们的时代。
    罗霍斯教授认为,如果我们简略地界定上述四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就会发现,我们同时也 正在界定着某些基本因素,以便进一步了解史学领域中现存的不同形式的史学学科。毋庸置 疑,它们不仅在德国和法国,而且在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意味着 历史学家所掌握的技术手段已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且也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这一点是显 而易见的。
    “寻求全球史的理念”是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先生发言的主题。钱教授在阐释了“ 全球史”的多种含义之后,认为,尽管“全球史”这一概念尚不明确,但它有可能成为国际 史学界一个新的热点。从纯学术的角度看,把历史放在全球的范围内来审视可以使它具有更 宽阔的视野,因此对“全球史”不应轻易加以否定。况且历史作为一个整体,“全球史”本 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全球史”的方法也是值得重视的。“全球史”强调比较与借鉴, 强调互动与关联,强调跨国界、跨地域的研究,强调研究者应该具有更加宽阔的视野,这些 都有助于克服目前历史学研究经常表现出来的眼界狭隘的弱点,对于发挥历史学的应有功能 显然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全球史”在方法论上确实具有开拓意义。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徐善伟先生发言的题目是“想象史概述”。徐先生以雅克 ·勒高夫的想象史为例,对当今法国年鉴派-新史学派所创立的想象史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并对该学科出现的原因及其意义作了简短的评价。徐先生认为,想象史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想象史是法国年鉴派-新史学派的史学家们继续开拓新领 域和从事跨学科研究的结果,此外,它的出现也有力地促进了史学研究的深入和细化;其次 ,想象史是法国新史学家更新史料观念和开发史料领域的直接结果,与此同时,它的出现也 进一步加速了史学家更新史料观念的速度,并扩大了历史资料的范围;再次,想象史是法国 新史学家不断更新史学观念的结果,与之相应,它的出现又进一步加速了史学观念的更新。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除了主题发言之外,许多学术论文的内容均侧 重于史学理论研究等方面,这也是颇为令人感兴趣的。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先生在《历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历史研究有“ 经世致用”、“智识兴趣”和“人类自我认识”等三个基本目的,它们又各自导致种种优劣 有别的不同史学。历史研究的基本目的决定了宏观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意味着史学探 究达到了总体上的统一性和揭示历史的深层含义。与此相关,理论对于具体的历史研究具有 优越的启示、梳理和升华等作用,并且对历史经验和教益能够起到特别有力的推广作用。历 史思考和论说的理论化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现成理论的连续运用;(2)理论性的和创造性 的宏观思考。成熟和高超的理论化是隐含的而非明示的,是有机的而非教条的,它依据经典 方法而非滥用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的基本目的,尤其是经世致用,使当代史研究具有极为重 大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