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司马迁与《周易》(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人文杂志》 徐兴海 参加讨论

《外戚世家》指出人伦关系的准则是从《周易》而来的:“故《易》基《乾》《坤》,《诗》始《关睢》,《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司马迁心目中外戚所处的地位应当如同坤卦所应具有的道德那样,“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广大,品物咸亨”,又如“君子以厚德载物”。外戚只是顺承,而不应成为主宰,不应居于权力的中心,因为“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周易正义》)
    在剧烈的政治斗争中,《周易》往往成为激励某人奋进或劝说某人隐退的论理渊薮。如《范睢蔡泽列传》蔡泽劝应侯及时隐退就用的乾卦卦辞“亢龙有悔”,晓谕他早为之地,不要因为不知足而招来羞辱。蔡泽以商鞅、白起、吴起、大夫种四人招来杀身之祸为例劝导应侯说:“忍不能自离,疑不能自决,必有四子之祸矣。《易》曰‘亢龙有悔’,此言上而不能下,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自返者也。愿君孰计之!”应侯接受了蔡泽的劝说,及时隐退,遂得保全身家性命。宦海险恶,人生浮沉,有了《周易》哲理作为指引,便可以少祸或免除祸殃,可以说司马迁是这样认为的。
    在游说中常常征引《周易》的例子还有黄歇劝秦昭王:“王若负人徒之众,伏兵革之强,乘毁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后患也。《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可见古代政治生活中,《周易》往往成为指南。《史记》中所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三十五年,公孙阅又谓成侯(驺)忌曰:“公何不令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乎不吉乎’?”(田敬仲完世家)
    晋景公十七年,病,卜,大业之不遂为祟。(《韩世家》)
    赵衰卜事晋献公及诸公子,莫吉;卜事公子重耳,吉,即事重耳。(《赵世家》)
    秦文公东猎阡渭之间,卜居之而吉。(《卦禅书》)
    占卜所问的事项很广泛,除了国家政治、战争之外,还涉及到疾病的缘由、世代延续、出猎、祸祟、前程、婚姻、梦境,甚而好马在什么方向等。此不一一列举。《史记》,涉及到占卜事例的传记有27篇,占全部130篇的20.7%。
    上面所引《史记》所记载的《周易》占卜事例的确是不胜枚举,那么,司马迁对占卜的结果是否相信呢?可以说,司马迁对此是深信不疑的。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田敬仲完世家》所记载的事了,《田敬仲完世家》记载说:最早来到齐国的田氏祖先是田完,也即是陈完。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在他初生的时候,周太史正好路过陈国,陈厉公便请他为陈完的命运算上一卦。卜得的卦是观卦变为否卦。周太史解释说:“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而在异国乎?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四岳之后。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这个预言是说,陈完这一支必定要兴盛起来。后来,陈国发生内乱,陈完逃到了齐国,齐国懿仲想把女儿嫁给陈完,为此事进行了占卜。占卜结果说,有妫氏的后代陈完将在姜姓的齐国成长,五代之后就要昌盛,和正卿的地位一样;八代之后,地位之高没有人能比得上。关于陈完的后代,不同时间的两个人做出了同样的预测,而且一一应验了。司马迁对此惊异不已,在此篇的“太史公曰”中说:“盖孔子晚而喜《易》。《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故周太史之卦田敬仲完,占至十世之后;及完奔齐,懿仲卜之亦云。田乞及常所以比犯二君,专齐国之政,非必事势之渐然也,盖若遵厌兆祥云。”司马迁敬佩占卜的灵验,猜测道,这一切不一定是遵从于事情的形势逐渐发展到这一步,倒好像是遵从于冥冥之中的意志似的。在这里,司马迁似乎已成为不可知论者。但应该指出的是,司马迁在更多的历史事件记述中却抛弃了预言的成分,排除了占卜的地位。
    4.《周易》之所以能在司马迁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与他的个性理论有很大关系。
    司马迁的个性学说是补偿论,他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难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报任安书》)司马迁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古往今来,那么多有权有势的人,为什么都如过眼烟云,不能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呢?而周文王、孔子这样的人却能千古传颂呢?司马迁的结论是:这些人受到压抑,有过逆境,他们被激发起勇气,发挥了个人的聪明才智,努力有所作为,以求得心理上的补偿。
    司马迁因为“李陵之祸”而受宫刑,成为身体有残废的人。十分强烈的自卑感使他的情绪产生了极大的波动,心理上失去平衡,这便需要予以补偿,这个补偿就是《史记》的完成。
    司马迁与《周易》的完成者周文王、孔子同样受到过困厄,有同样的心理感受,所以便觉得他们格外亲近,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也就是司马迁十分推崇孔子的人格,十分赞赏周文王的业绩,十分欣赏《周易》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