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地域 >

汉代西北边塞的“坞”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 黄今言 参加讨论

“坞”是汉代西北边塞的防御工程,是国与国之间或民族与民族之间,为战事需要所营造的一种建筑物。以往,学界对汉代西北边塞的有关防务及内郡豪强地主的“坞壁”多有论述①。但对汉廷在西北边塞所营建的“坞”,却因文献简缺,目前未见专文论及,尚存进一步研究的空间。这里,拟根据文献、简牍资料,并在大量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对西北边塞有关坞的兴起、发展状况,坞的建筑形制和设施,以及它的功能作用诸问题做些初步探讨,以期得到同仁指教!
    一、坞的兴起和发展
    “坞”通“”。何谓“坞”?许慎《说文解字》曰:“坞,小障也,一曰庳城也。”服虔《风俗文》云:“营居曰坞,一曰庳城也。”《字林》曰:“坞,小障也,一曰小城。”在文献、简牍中,有时“坞”又称“壁”、“堡”,或将“坞壁”、“坞堡”连称,其义类同。均为守卫边塞的防御工事。
    “坞”字,在《史记》、《汉书》中未见记载。关于汉代西北边塞坞的兴起时间,长期以来颇为疑窦。考之史迹,看来,汉代的坞,非起于昭、宣以后,当始于汉武帝时期。因为,此时汉廷为解除匈奴的威胁,联结西域,以“断匈奴右臂”,[1](卷123《大宛列传》)“隔绝羌胡,使南北不得交关”。[2](卷87《西羌传》)汉武帝对西北边境曾采取了积极的进取政策,除了移民垦殖,盐铁佐边,开创军屯外;还选将、练兵,注重障塞亭燧建设。所谓“选守境武略之臣,修障隧备塞之具,以待边寇”。[3](卷94《匈奴传》)如:元狩年间,为反击匈奴,“军旅数发,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障”。[3](卷64《贾捐之传》)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及武帝征发四夷,开地广境,北却匈奴,西遂诸羌……于是障塞亭燧,出长城外数千里”。[2](卷87《西羌传》)元封四年(前107年),封王恢为浩侯,“于是酒泉列亭障至玉门矣”。[3](卷96《西域传》)太初三年(前102年),“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里,筑城障列亭至盧朐……使强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泽上”。[3](卷94《匈奴传》)天汉元年(前100年),“自贰师将军伐大宛后……于是自敦煌至盐泽,往往起亭”。[3](卷96《西域传》)这些引文中的所谓“亭障”、“亭燧”(同隧),当然不等于就是“坞”。有学者说:“坞即亭燧。”②不确。但要看到,“障”与“燧”,和“坞”却又有一定的联系。前引《说文》曰:“坞,小障也。”故知“障”有大小之别,小障即坞。《说文》曰:“燧,塞上亭守烽火者。”亭燧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烽火台,二是“坞”。作为其中之一的坞,即隶属于燧的坞,显然不能代表整个亭燧,自很明白。但是一般来说,在“障”或“燧”的附近,通常有“坞”的存在乃是事实。或者说,凡“有亭燧之处,必定有坞”。③汉武帝在“开地拓境”,大规模用兵匈奴,而驻军又较多的情况下,在西北边塞建“燧”筑“坞”,是出自战事的需要,也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如今有大量的考古发掘可证。例如,在甲渠候官遗址,已经发现了鄣、坞及烽火台的存在。“鄣、坞毗邻,鄣在坞的西北隅”,是“土坯筑成的方形城堡”。甲渠第四燧遗址,发现有烽火台、坞及坞内的房屋。肩水金关遗址,也发现有鄣、坞、烽火台、住屋、仓库等建筑。(详后)考古专家认为:这三处遗址均“创建于武帝时间”。[4](p407-408)可见,坞的兴起始于汉武帝时期确实有史可证。
    汉代为抵御匈奴,在西北边塞筑“坞”一事,自汉武帝后,几乎成为“国策”,一直未曾松懈。如昭帝时,“汉边郡烽火候望精明,匈奴为寇者少利,希复犯塞”。[3](卷94《匈奴传》)宣帝之时,名将“(赵)充国常以远斥候望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3](卷69《赵充国传》)此时皆致力于边陲防御工事的营建,并且汉宣帝时有的“燧长”在夜间也“临坞”视事。如据《居延汉简甲乙编》④:
    “五凤二年八月辛巳朔,乙酉,甲渠万岁燧长成敢言之,乃七月戊寅夜临坞,墜伤要,有瘳。即日视事,敢言之。”(6·8,甲44)
    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单于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天子令下有司议,议者皆以为便”。但懂得边事的郎中侯应,则列举了十条理由,“以为不可许”。认为应该“安不忘危”,“罢戍卒,省候望”,是“开夷狄之隙,亏中国之固”也。讨论的结果,元帝采纳了侯应的意见,并下诏“勿议罢边塞事”,[3](卷94《匈奴传》)最终夺定继续加强防务,坚持边塞要事。此后历朝直到西汉末年,循而不革,均有坞的建筑和运作情况。这从居延、敦煌汉简等50余条载“坞”的简文中可以得到证实。下面择举数例,以资参证:
    第三隧卒桥建省治万岁坞(214·118)
    乐昌隧长乡亭卒迹不在遂上坞为□(19·5,甲140)
    凌胡燧坞乙亥已成,谨罢卒,候长候史传送卫(敦:1736)⑤
    积薪东顷--十四隧长房井坞上北新伤不补(104·42B,乙28)
    临莫隧长留人戍守日西中时,受虏隧坞上表再通坞上苣火三通(126·40,536·4,甲719)
    阳朔三年十二月壬辰朔癸巳,第十七候长庆敢言之,官移府举书曰十一月丙寅渠饼庭隧以日出举坞上一表一□,下铺五分通府府去饼庭隧百五十二里二百[步](28·1,甲211)
    建平三年闰月辛亥朔丙寅,福禄仓丞敞移肩水金关,居延坞长王玫所乘用马各如牒,书到出如律令(15·18,乙12)
    谨验问威辞迺二年十月中所属候史成遂徒补居延第三坞长威以(EPT51:30)⑥
    武马□坞第五卒(513·16,甲214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