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地域 >

汉代西北边塞的“坞”(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 黄今言 参加讨论

上引简文,是边塞戍所检查工作时发现坞之设施不符合要求的记录。其中的转射、射埻、深目、望火头等,明显都是坞上必备的设施。所谓“转射”是安装在坞墙上用于发射弩的设备,作用于承受弩长臂转动发射。《墨子·备城门篇》有“转射机”。汉时的转射或许就是它的发展。对“深目”的解读,以往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弩机之标尺”;有的认为是“机弩上的望山”。其实,它应当是坞墙垣堞上的视孔,或坞墙上观察目标的瞭望装置。“射埻”是箭靶的支架,一般为木制,也有用土坯筑的,相当于后世练箭之箭垛。所谓“望火头”,即视火筒,专门用于观察烽火的信号,是安装在坞堠上的观察装置。
    (二)坞的安全、守卫设施。如“尖木桩”(汉简称“强落”)、“非常屋”、“回门”等。其中有的已在坞的遗址中发现,在汉简中也有明确反映。如据居延简:
    来□□临亭隧强落、天田(339·22)
    四百人代运薪上转薪立强落(EPT59·15)
    亭不涂,毋深目
    回门坏,毋牛马矢,少十五石
    ·第十六隧长宽 毋非常屋,积薪皆卑
    坞无转□,天田不昼,悬索缓
    羊头石少二百(EPT57·108B)
    上引简文也是边塞戍所检查坞之设施状况的记录。简文将“回门”、“非常屋”与亭、坞并列,故知其为坞的防护设施。其中的所谓“强落”即“虎落”,实属藩篱,可以阻拦敌人临近攻坞,是坞之外围的一道障碍物,使坞的四周形成保卫区。《汉书·晁错传》说:“中周虎落。”郑注:“外藩地,若今时竹落。”即属此类。“非常屋”,属坞内的安全设施。顾名思义,这可能是以“备非常”的隐室,若有突发急危事件,可随即隐藏,使人身避免风险。所谓“回门”,似指坞院之内迂回曲折的门户。甲渠候官坞门、甲渠第四燧两院之间各门道,皆在门道外侧筑有一坚固屏墙,迎门挡住入口,形成曲折的门径。这种回门建筑,便于内部拒守,限止敌人进攻方向,[9](p142-221)对军事防守有一定意义。
    要之,汉代边塞上的坞,从建筑形制到相关设施,均有些建树或创举。为保证质量,官府还有严格的检查与惩罚制度。例如:若发现坞的建筑质量不合格,查出“坞上不验除”(264·32,甲1383),“门关戈随,坞户穿”(68·109)、“外坞户下□,内坞户毋一□”(68·63)、“坞上矢目不事用”(68·95,乙61)、“□坞门不移用”(143·18,乙107)、“坞上深目不事用少六”(82·1,甲475)、“坞上偃户不利”(EJT23:788)、“坞前垣不涂治”(EPT21:177)、或“坞陛坏败不作治,户关戊不调利”(《敦煌汉简》1552)等情况,便要督促当事人及时修复。如果坞的某些设施有损坏、不符合要求,查出“转射孔小”(89·21)、“坞上望火头不见所望”(52·17,82·15)、“回门坏,毋非常屋”(EPT57:108B)等等,则当事人要受到惩罚。“候史广德”所管辖的烽燧、守御设施,因存在严重缺损,结果“坐不循行部”罪,被遭到责任追究,[10]就是例证。
    三、坞与堠的组合及其功能
    汉代西北边塞很长,《汉书·赵充国传》说:“窃见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在这一万余里的边界线上“乘塞列燧”,分布广,数量多,确乎形成了一条军事长城。
    汉廷在边塞布阵、构建军事防线时,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将“坞”与“堠”(烽火台)高度组合,使这两个建筑紧密相连,并成为定制。这有大量史实可证。如据《居延汉简甲乙编》附录“额济纳河流域障燧述要”云,甲渠塞:A6烽台,台南似有一坞;T14烽台,其南北有二道平行的坞;P1烽台,南有坞(21×15.2米),坞内有房屋基址。卅井塞:P9烽台的西南坡有一方形坞(30×30米);T137烽台,四周有坞;T138烽台,四周有方形坞;T139烽台,有方形坞;A20烽台,台的东南有方形坞;T141烽台,台北有一长方形房子和坞;P8烽台,台之北和东西方有坞(13×18米)。广地塞:T148烽台,台为一方形坞所包围,坞东壁与台东壁相合;A27烽台,台西有几间相连的房子,疑为坞。橐地塞:A30烽台,紧接台东有房子或坞的残迹;A31烽台,有一方形坞之残迹;T166烽台,有一方形坞(15×28米)。肩水塞:T181烽台,有方形房子和坞的残迹;T187烽台,台在一方形坞(60×60米)北壁之内,如此等等。汉代凡有“堠”的地方,一般都建有“坞”,而且在建筑上“堠”与“坞”靠得很近,或“堠”在“坞”旁,或“堠”在“坞”墙内的一隅。非唯如此,当时在兴建坞、堠时,通常还根据地形,依险构筑,如《汉书·匈奴传》所说:“因河为塞,因边山险,埑溪谷,可缮者治之。”《敦煌汉简》1780:“……与将卒长吏将屯要害处,属太守察地形,依阻险,坚辟垒,远候望。”在“塞上要害之处”建筑坞、堠,目的在于提高防范功效。
    汉代边塞上由坞与堠相组合的这种基层单位,其任务和功能主要是瞭望敌情、巡逻侦察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传递信息,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战斗力以实现抵御边犯,严防边塞的各种非法行为等。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瞭望敌情,传递信息。即简文所谓的“谨候望,通烽火”。有关吏卒,通过观察装置发现敌情后,要及时利用烽具传达信号。这方面的简文甚多。如居延简所记:
    写移,疑虏有大众不去,欲并入为寇。檄到,循行部界中,严教吏卒警烽火,明天田,谨迹候候望,禁止往来行人,定烽火,辈送便兵战斗具,毋为虏所萃椠,已先闻知,失亡重事,毋忽如律令。(278·7A)
    □诏书清塞下,谨候望,通烽火,虏即入……(12·1A,甲2554)
    □吏卒谨候望,已先闻知失亡车(213·40,甲1168)
    ·望禁奸燧坞上烽火(288·11,乙219)
    到北界举坞上旁烽一通,夜坞上(13·2,甲116)
    坞上旁烽一通,同时付并山,丙辰日入时(349·11,甲1170)
    出坞上烽火一通,元延二年七月辛未□(39·20,乙35)
    乐昌隧长已戊申日西中时,使并山隧坞上表再通,夜入定苣火三通,己酉日再。(332·5)
    檄坞上旁蓬一通(349·27,甲178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