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王韬与香港(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郭汉民 参加讨论

二是创办《循环日报》,宣传变法自强思想。
    1870年王韬和理雅各回到香港。第二年王韬与黄胜(字平甫)--中国近代最早的三个留美学生之一,买下了理雅各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创办了中华印务总局,开始从事出版事业。1874年1月5日王韬创刊《循环日报》并自任主笔。这是我国最早的民办报纸之一,内容大致分为新闻、广告和杂文三类,其最大特色是在每日的“中外新闻”栏目中登载“论说”一篇,相当于今日报纸的社论,这些“论说”,多出自王韬手笔。由于在香港不受清朝政府的干预,王韬通过“论说”议论时政,介绍西学,抨击时弊,鼓吹变法,从而奠定了他在我国新闻报刊史上的先驱地位,奠定了他作为我国早期维新思想家和报刊政论家的地位。诚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人自己办的报纸而能长期存在并取得相当成绩的,实自这家报纸开始。容闳在上海没有完成的事业,王韬在香港完成了。”而且作为我国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王韬也“只是由于生活在香港,这才得以实现他办报的主张”。(注:李牧龙:《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第21页。)
    通过《循环日报》,王韬反复宣传了“借法自强”、“变法自强”的主张。他认为,自鸦片战后中外立约通商以来,泰西各国通商中土,有如咫尺,实为四千年来未有之创局,固非闭关自大之时。欲采取深闭固拒的政策,必误天下苍生,只可因势利导,万无杜绝驱除之理。这种变局同时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可盛可衰、可强可弱、可分可合的机遇。把握机遇,关键在变法自强。变法自强,就要向西方学习,尽取泰西之法而驾乎其上。他主张取法泰西,以富强为治民之本,要与民共其利害,同其忧乐,要扩展农业生产,发展工商交通运输,开发煤铁五金诸矿,皆许民间自立公司,其利皆公之于民。他还主张效法泰西“君民共主”之治,努力消除君民之间隔阂,不犯民、不虐民,不欺民,朝廷有大兴作,大政治,亦应先期告民,务使上下情通,君民共治。王韬大力宣传废八股,变科举,兴实学,育真才;同时主张克循条约,结好远人,不卑不亢,讲信睦邻。他强调要了解中外事故,通中外之情。作为一个力主改革的维新思维家,王韬关于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情的思想以及在公开赞成采用西方的许多政治制度方面,比其他人走得更远。1882年,王韬把他发表于《循环日报》上“多言洋务”的存稿,“稍加厘次,授诸手民”,当年在香港出版,这就是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颇负盛名的《韬园文录外编》。
    
    王韬长期生活在香港,对香港的神奇变化和迅速发展颇有切身的感受,也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在他的著作中不乏对英人有效治理香港的客观记述和赞美之词。但是,王韬毕竟是一位由中国传统文化哺育出来的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助译中国经典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也好,创办报纸宣传变法维新也好,都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身在香港,心系祖国,对自己因“黄畹上书”事不幸“{K3I202.jpg}罹奇祸”而成“圣朝之弃物”“盛世之废民”感到深深的遗憾。因此,身居香港闹市,却“意郁郁不欢,恒思归耕故乡”,自云“老民虽流徙遐裔,僻处菰芦,而睠怀家国,未尝一日忘”。(注:《韬园老民自传》,《韬园文录外编》卷11。)晚年离开香港, 定居上海,成了他最终的归宿。
    据记载,王韬“居香港时最久,自号‘天南遁叟’,颜其读书处曰‘遁窟’。屋不甚轩敞,顾后枕山麓,前俯海峤,估帆番舶,时往来于眉睫间,亦足豁胸臆破岑寂也。几上书籍,鳞次纷积约寸许。秃笔数十支,颠倒横陈,著作其中,析经义,讲词章,旷览古今,发为伟论。”(注:李柏荣:《魏源师友记》,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154页。)这段记载反映了王韬在香港生活和工作的一般状况。
    王韬避居香港期间,曾留心考察香港的历史和现状。他以香港僻在一隅,记述者罕,故而勤涉书史,旁诹故老,延访遗闻,调查研究,在居住香港3年之后,写成《香港略论》一文,除简要介绍香港的地理、 土著居民的来历和住港华民的风俗习惯外,着重记述了英国治理香港的措施与成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19世纪60年代,也就是鸦片战争后的20多年中,香港已经从“南徼濒海一荒岛”变成一个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颇具规模的东方“雄镇”。英国在香港“设官之繁密”、“兵防之周详”、“赋税之繁旺”、“教民之勤恳”、“游历之地咸备”都令王韬大为感叹。他特别关注那些不同于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的事物,例如,他指出香港司法制度,“臬宪之外,有提刑官,僚佐官,更立陪审之人十有二员,以习法之律正充其事,而民间所举公正之绅士,亦得与焉,专在持法严明,定案鞫狱,欺无妄滥。”再如,王韬注意到香港发展起来之后地价昂贵,“寸土寸金,其贵莫名,地球中当首推及之矣”,但却不忽视文化娱乐场所的建设,已建成有“周约二十余里”的赛马场和“广袤百顷”的公园,每岁孟春和煦之时,在赛马场举行赛马,“士女便娟,其集如云,远近趋观,争相赞羡”,公园之中,“花木崇绮,游人均得入览。”王韬更注意到,香港是不同于当时中国的另一种社会制度,另一种价值观念,在这里通商重于一切,金钱支配一切,“居是邦者,率以财雄,每脱略礼文,迂嗤道德”。作为一个自由港,“香港不设关市,无讥察征索之烦,行贾者乐出其境,于是各口通商之地,亦于香港首屈一指。前之所谓弃土者,今成雄镇,洵乎在人为之哉!”(注:《韬园文录外编》卷6。)。
    王韬对香港变迁和发展的观察、研究与描述、宣传,表明他对香港所采用的资本主义制度是羡慕和向往的,因为这种制度及其所体现出来的西方文明,较之当时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落后状况,显然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正是有了这种认识,王韬才能以开阔的眼界、开放的心态观察世界,思考问题,倡导学习西方,变法维新以实现国家的自立、自强。这一事实表明,香港在鸦片战争后成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一个窗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