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晚清论驳上谕风潮述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 王开玺 参加讨论

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帝王的谕旨神圣不可违逆,大小臣僚皆须伏首禀遵,即使被革职治罪,甚至砍头处斩,亦必得叩头谢恩。但中国近代却多次发生臣下批评帝王行政失误,议论上谕是非的事件,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论驳上谕风潮。对于这一历史现象,目前史学界尚无专文论列,笔者拟就此试作铺陈论析。
    一、劝善规过未逾雷池
    1843年4月,道光帝颁谕起用鸦片战争中误国获罪的琦善等人。消息传出,虽人情骇异,但慑于皇威,多不敢发。独御史陈庆镛上疏,论陈“行政之要,莫大于刑赏”,“刑赏之权”虽“操之于君”,但却“喻之于民”,疏请道光帝“俯采舆情”,“收回成命”。终使道光帝宣谕承认“朕无知人之明”(注:《清史稿·列传》,卷三七八,第11591~11593页。),将琦善等人再次革职。
    1865年3月,慈禧利用翰林院编修蔡寿祺并无实据的参折,径由内阁明发上谕,以“妄自尊大,诸多狂傲,倚仗爵高权重,目无君上”(注:《翁同龢日记》,第六册,第379页。)等罪名,罢去恭亲王奕訢的军机处议政王等职。
    谕旨颁下,惇亲王奕誴首先上奏剖辩说:奕訢自议政以来,“办理事务,未闻有昭著劣迹”,“被参各款查办又无实据”,若将奕訢“遽行罢斥,……于用人行政,似有关系,殊非浅鲜”,要求慈禧“一秉至公”(注:《翁同龢日记》,第1册,第385页。)。其后,醇亲王奕譞亦上疏为奕訢辩白说:奕訢“事烦任重,其勉图报效之心,为臣民所共见。至其往往有失检点之处,乃小节之亏,似非敢有心骄傲”(注:《翁同龢日记》,第1册,第385页。)。当其时,都察院、宗人府,军机大臣李棠阶、左副都御史潘祖荫等亦分别上疏,奏请“庙堂一德一心,共资康济”(注:吴相湘:《晚清宫廷实记》,第108页。)。在由肃亲王草拟、礼亲王领衔,要求朝廷准奕訢悔过自新,重新录用的奏疏上列名者,多达70余人。在“枢臣比留,亲藩疏请”,一致要求奕訢复职的情况下,慈禧担心若一意孤行,“骤易执政,既恐危中外之心;废黜宗臣,又虑解天潢之体”(注: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第160页。),于是以奕訢“深自引咎,颇知愧悔”为由,恢复了其军机大臣之职,但为维护个人权威,仍免去了奕訢的议政王之职,以示裁抑。
    1873年11月,同治帝颁谕命修复圆明园。御史沈淮首先上折奏请缓修。同治帝再降硃谕,一方面申明此次园工系为“以备圣慈燕憩用资颐养”,一方面表示仅将某些必须之处“略加修葺,……以昭节省”(注:《穆宗实录》,卷三五八,第734页。),希冀以此平息群臣的劝谏之风。此时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各地农民起义刚被镇压下去,各业萧条,百废待兴,帑藏支绌之际,群臣多怀履薄临深之惧。有鉴于此,恭亲王奕訢、军机大臣李鸿藻、御史游百川等,又纷纷上折苦谏。
    同治帝在慈禧的示意支持下,我行我素,三降硃谕,为自己开脱拒谏嫌疑,诡辩云:“自古人君发号施令,措行政事,不可自恃一己之识,必当以群僚适共议,可行则行,不可则止”。但此次园工,乃“为人子者,欲尽娱志承欢之孝,非他务可比也”。怒斥游百川“徒沽其名”,“阻朕尽孝之心”,下令将其“即行革职”,并严厉警告百官:“俟后再有奏请暂缓者,朕自有惩办”。(注:吴相湘:《晚清宫廷实记》,第108页。)
    同治帝此次修复圆明园的理由是极正大堂皇的。其一,圆明园“为列祖列宗临幸驻跸听政之地”,此次园工不过是恢复祖宗旧制。其二,修复圆明园非寻常政事,而是为人子的同治帝颐养太后的孝思,纯系个人家务。在“以孝治天下”的政治伦理观念下,这一理由更显得那么理直气壮,天经地义。在同治帝三道严厉硃谕的重压下,群臣谏阻同治帝修复圆明园的风潮基本上被压制下去。
    翌年8月,捐纳知府李光昭打着“奉旨采办”修复圆明园木材旗号进行诈骗之事败露后,形势顿为一变,再次引发群臣谏止修复圆明园的风潮。奕訢、奕譞等联衔上疏,要求同治帝停园工、畏天命、遵祖制、慎言动、纳谏章、重库款、勤学问等。此后,奕訢等在觐见同治帝时复又苦苦劝谏。君臣于殿堂之上,“往复辩难”,激烈面折廷争,同治帝竟至怒责奕訢“此位让尔如何?”(注:黄濬:《花随人圣庵摭忆》,第504页。)当时,军机大臣李鸿藻、御史陈彝、孙凤翔等也上疏直言论争。最后,这一风潮以君臣相互妥协,暂停修圆明园,改修三海而告终。
    1907年5月,御史赵启霖折参“奕劻、载振父子,……广收赂遗,置时艰于不问”(注:赵启霖:《瀞园集》卷一,第38页。),揭露载振接受道员段芝贵买献歌妓杨翠喜,并奕劻在袁世凯授意下卖放段芝贵为署黑龙江巡抚诸事。在袁世凯、奕劻父子弥缝掩饰下,奉旨查办此事的醇亲王载沣、大学士孙家鼐以赵启霖所奏不实复奏。5月16日,慈禧以光绪帝名义颁谕,斥责赵启霖“以毫无根据之词率行入奏,任意诬蔑”,败坏“亲贵重臣名节”(注: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第5665页。),将其革职。
    谕旨颁下,御史江春霖上疏抗争说:载沣、孙家鼐查复的案情,有“证人供词互异,捏饰显然”(注:江春霖:《梅扬江侍御奏议》卷一,第32页。)等六大疑点,要求清廷重新查处此案。勇于“直言极谏”(注:赵炳麟:《赵柏岩集》卷三,第4页。)的御史赵炳麟更是亟呼“大小臣工,皆应劝善规过,共济对艰。尚敢言之谏臣严加摒斥,臣恐言路闭塞,人心解散,天下事有不忍言者矣”。并先事言明,若朝廷认为自己所奏是与赵启霖“为朋比”,宁愿“还冠带于陛下”(注:赵炳麟:《赵柏岩集》卷三,第6页。),辞官归里。台谏中数十名给谏侍御也人心激愤,暗潮涌动,酝酿联参奕劻父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