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国学”、“国故”、“国故学”(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京社会科学》 卢毅 参加讨论

三、“国故学”的肇端
    如果说“国学”与“国故”二词,一属外来转借、一属古义引申;那么,“国故学”则是近代国人的新造名词。
    第一次揭橥“国故学”概念的是毛子水。在1919年4月撰写的《国故和科学的精神》一文中,他就提出:“古人的学术思想,是国故;我们现在研究古人的学术思想……这个学问,应该叫做‘国故学’:他自己并不是国故,他的材料是国故。”(注:毛子水:《国故和科学的精神》,《新潮》1919年5月,第1卷第5号。)这一概念及其界定很快地便被胡适所认可。他不仅随即在《论国故学--答毛子水》一函中加以运用,而且还在后来的《〈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对此重新做了一番诠释,他解释说:“‘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注: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胡适文存》二集,黄山书社1996年版,第6页。)
    毛子水、胡适此论甫出,立即在当时知识界激起了很大反响。一方面,大多论者肯定了二人所提出的“国故学”这一概念,尤其对他们关于“国故”与“国故学”关系的解说表示赞同。吴文祺即指出:“整理国故这种学门(疑为‘问’之误--引者按),就叫做国故学,国故是材料,国故学是一种科学。”(注:吴文祺:《重新估定国故学之价值》,《国故学讨论集》上册,第35页、第41页。)而曹聚仁也指出:“‘国故’与‘国故学’,非同物而异名也,亦非可简称‘国故学’为‘国故’也。‘国故’乃研究之对象,‘国故学’则研究此对象之科学也”(注:曹聚仁:《国故学之意义与价值》,《国故学讨论集》上册,第50页、第60页、第59页、第60页、第61页、第63页、第61页、第64页、第60页、第68页、第53页。)。他并且还以章太炎《国故论衡》为例,批评其“仅能止于‘有组织’,未可谓其有系统也”,由此来论证“吾国前此仅有‘国故’未有‘国故学’”(注:曹聚仁:《国故学之意义与价值》,《国故学讨论集》上册,第50页、第60页、第59页、第60页、第61页、第63页、第61页、第64页、第60页、第68页、第53页。)。很显然,这些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张大了“国故学”一词的影响。
    与此同时,吴、曹二氏也对胡适所谓“省称”的说法提出了尖锐批评。吴文祺就针砭说:“近人往往把国故学省称为国学,于是便引起了许多可笑的误会。……所以我们正名定义,应当称为‘国故学’,不应当称为‘国学’。”(注:吴文祺:《重新估定国故学之价值》,《国故学讨论集》上册,第41页。)曹聚仁也并批评胡适将“国故学”省称为“国学”,“斯言妄也,胡氏之说,殆迁就俗称而为之曲解耳,抑知‘国故’二字之重心在‘故’,……去‘故’而留‘国’,则如呼‘西瓜’之为‘西’、‘太阳’之为‘太’,闻者必茫然不知所云。故愚以为国故学,必当称为‘国故学’,决无可省之理”(注:曹聚仁:《春雷初动中之国故学》,许啸天编《国故学讨论集》上册,上海书店,1991年影印,第90-91页。)。
    另一方面,还有论者则根本反对“国故学”一词。作为《国故学讨论集》一书编者,许啸天即曾明确表示:“中国莫说没有一种有统系的学问,可怜,连那学问的名词也还不能成立!如今外面闹的什么国故学、国学、国粹学,这种不合逻辑的名词,还是等于没有名词。……我们中国的有国故学三字发见,正是宣告我们中国学术界程度的浅薄,知识的破产,而是一个毫无学问的国家。”(注:许啸天:《国故学讨论集》上册,第5-6页。)他还指斥:“‘国故学’三个字,是一个极不彻底极无界限极浪漫极浑乱的假定名词”。不过,他接着也承认:“我实在是羞死了,气死了!所以在不知不觉中说了几句过激的话。按到实在,这‘国故学’三个字,还算是近来比较的头脑清晰的人所发明的;有的称‘国学’,有的称‘旧学’,有的称‘国粹学’。”(注:许啸天:《国故学讨论集·新序》,《国故学讨论集》上册,第3页。)与许氏的冲动相比而言,马瀛的斟酌则较具理性,他指出:“顾‘国故学’之‘故’字,限于文献,未能将固有学术包举无遗,微嫌含义窄狭,故不如迳称之曰‘国学’为较宜。”(注:马瀛:《国学概论》,上海大华书局,1934年版,绪论第3页。)
    然而,相较于胡适显赫的学界地位及其所掌握的话语霸权,这些不同的意见毕竟显得相当微弱。于是在20年代知识界,“国故学”一词仍然基本如胡适所诠释与演绎,纳入了“整理国故运动”的轨道并风行一时。
    通过以上疏理可以看出,在清季民初,“国学”、“国故”、“国故学”三词之间,既有不同涵义,却又相互关联。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国学”、“国故”均指中国过去旧有的学术文化,只是“国故”一词相对带有更多的感情色彩;而“国故学”指的则是“整理国故”的学问,同时也往往被省称为“国学”。这也就是说,近代所习称的“国学”,有时是作为“国故学”的研究对象存在,有时则意味着“国故学”本身。明乎此,庶几能为恰当阐释“整理国故运动”预先做些铺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