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有一德》既然是一篇有着独特篇名、清楚时代和明晰体例的《尚书》中的重要文献,那么它又有怎样的学术价值呢?依笔者之见,它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它以确凿的事实,证明司马迁和郑玄的错讹。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把“伊尹作《咸有一德》”置于商汤事迹的叙述中,前有汤“作《汤诰》”,后有“汤乃改正朔”[10]29云云。这是因为司马迁未见《咸有一德》原文,而仅凭《礼记·缁衣》引文“惟尹躬及汤咸有一德”所作的判断。现在,古文《咸有一德》证明,它是伊尹在太甲时,为防止“嗣王”再生二心而谆谆告诫之文,司马迁的差错由此显而易见。郑玄在注《礼记·缁衣》时说:“《尹告》,伊尹之诰也,《书序》以为《咸有一德》,今亡。”郑玄同样因为不见古文,而把《尹诰》和《咸有一德》两篇在篇名、时代、体例各方面完全不同的文章,说成是同一篇文字,并把这种观点强加给《书序》,还说其“今亡”。现在,古文《咸有一德》与清华简《尹诰》两文俱在,证明郑玄的注释与史实完全不符。 其次,它是伊尹的精心力作,文辞工整,可校勘其他古文献的谬误。如《吕氏春秋·谕大》引《商书》曰:“五世之庙,可以观怪;万夫之长,可以生谋。”[14]此言很不好理解,不知所言是何意思。宋洪迈在《容斋随笔·吕览引诗书》条中说:“予谓吕不韦作书时,秦未有《诗》《书》之禁,何因所引,讹谬如此!”王应麟在《困学纪闻》卷二中亦谓:《吕氏春秋》所引《商书》,“其舛异如此”!今查古文《商书·咸有一德》记伊尹对嗣王太甲的告勉:“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11]260他要求太甲到“七世之庙”中去“观德”,从“万夫之长”那里去“观政”。辞意恳切,劝勉有方。此句与《吕览》引文极其相似,必是引文的原样。由此可见,《商书·咸有一德》可纠正《吕览》所引《商书》之文的讹谬,证明其在校勘古文献方面珍贵的学术价值。 再次,《咸有一德》是伊尹最后训诫太甲之作,突现商大臣的高风亮节。伊尹辅佐汤之长孙太甲时,发现太甲“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10]30。后三年,太甲悔过自责,伊尹乃迎其返亳而还政于太甲。《咸有一德》叙其作文之由云:“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可见这是伊尹在将告老归邑之时,因为不放心太甲的道德品质和执政能力而作的对太甲最后的“陈戒”。其文曰:“呜呼!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11]257它一开首就以激动的言辞,开导太甲要一心一德,才能保住帝位和商朝的江山。其后,伊尹又以历史的教训、治理的经验反复叮咛嘱咐,其用心之良苦,读来荡气回肠。《咸有一德》最集中地表现出商大臣伊尹高尚的精神世界,是研究伊尹一生事迹的最珍贵的资料。 由上分析可见,《咸有一德》是一篇在考订历史事实、校勘古文献和研究商大臣伊尹一生事迹、道德品质等方面都极有价值的名文。在司马迁说“伊尹作《咸有一德》”于汤执政时期、郑玄说《咸有一德》就是《尹诰》“今亡”的影响下,魏晋间人不可能顶着风浪,去伪造一篇伊尹训诫太甲的《咸有一德》来与司马迁和郑玄唱反调。它一定是在孔壁发现,经过长期“藏于秘府”或在民间流传,至东晋初由梅颐上献的真古文献。关于古文《尚书》的流传,史学界已做了大量的考订工作。著名史学家陈梦家就说:“(古文《尚书》)自郑冲到梅颐的传授,皆有史籍可考,其时、地、人三者都相符合。”[8]117应该说,古文《尚书》长期在民间流传而没有散佚和消亡,一直保存至今,实在是古文献流传史上的奇迹。 最后,还必须对清华简整理者认为“《孔传》本《尚书》的《咸有一德》是后人伪作,自宋代以来历经学者讨论,已成定谳”[1]的说法,提些己见。实际上,所谓“伪作”“定谳”论,乃是疑古时代的观点。那时的学者几乎一边倒,考证出的“伪作”和“伪书”愈来愈多。自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历史事实进行分析,取得了许多宝贵的成果:如刘建国的《先秦伪书辨正》[15]、张岩的《审核古文〈尚书〉案》[16],等等。笔者就近年古籍辨伪研究工作,分为“因考古发现而由‘伪’变真的古籍”、“因反思考查而陆续辨正的古籍”等栏目,对十几部古籍的拨乱反正作了报导[17]。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编辑的《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一辑,发表吕文郁先生的《〈尚书〉学研究概况》[18]一文,其中有一节《当代学者对古文〈尚书〉的新探索》,列举大量证明古文《尚书》不是伪书的著作和论文,为《尚书》学的研究揭开了新的一页。上述著作和研究文章,希望清华简整理者能认真阅读,审慎考虑,这对于清华简的整理工作应该是大有助益的。 原文参考文献: [1]李学勤。清华简九篇综述[J].文物,2010,(5)。 [2]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1卷下册[M].上海:中西书局,2010. [3]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129. [4]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1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79. [5]陈民镇。清华简《尹诰》释文校补[J].中华文化论坛,2011,(4)。 [6]廖名春。清华简与《尚书》研究[J].文史哲,2010,(6)。 [7]杜勇。清华简《尹诰》与晚书《咸有一德》辨伪[C]//全国首届出土文献与秦文化研究高层论坛论文汇编。北京:2012:34. [8]陈梦家。尚书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