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司马迁父子思想异同之剖析(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固原师专学报(社科版 朱枝富 参加讨论

司马谈因不得参加汉武帝的封禅大典而发愤且卒。可见,他对汉武帝的封禅是很感兴趣的,是盼望已久的,而自己不得从行,而认为是命中注定的,十分遗憾。他曾对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是命也夫!”(《太史公自序》)而封禅,则是儒生们热衷于提倡而颂扬的。《封禅书》中记载:“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元年,汉兴已六十余岁矣,天下艾安,搢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朔也,而上乡(向)儒术,指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今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伺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皆为废。”可以看出,封禅诸事是儒生们所搞的一套,道家是极力反对的。而司马谈到了汉武帝中期,也热衷于封禅,其思想与儒家思想合拍了。梁玉绳先生曾有一段评论云:“封禅之诬、君子嗤之,即《封禅书》亦深讥焉。而乃以其父不与为恨乎?《咫闻录》曰:‘太史谈且死,以不及与封禅为恨,相如且死,遗封禅书以劝。当时不独世主有侈心,士大夫皆有以启之。’”(《史记志疑》卷三十六)从这件事中看出,司马谈思想中儒家成分是很重的。事实上,举行封禅,是当时朝野上下十分关心、十分看重的事情。封禅标志着汉兴到了极盛时期,人人忘情、陶醉于此。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司马谈不可能不受到影响。
    司马谈在临终嘱咐中云:“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这段话原出于儒家著作之一的《孝经》。《孝经》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司马谈用儒家的纲常伦理来嘱咐儿子,可见儒家思想在司马谈思想中并不是一般的,而是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接着他要司马迁像周公、孔子那样,撰成史书,以记载汉兴以来的“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他认为周公“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因而得到天下人的称颂。他用这话来开导儿子,意思是说,要通过撰史,把汉兴以来君臣的事迹记载下来,以流传于世,发扬光大。这汉兴以来,当然包括那些推行儒家政治,崇尚儒学的汉武帝以及汉武帝时代的一些文武大臣。他认为孔子是“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成为历代学者的法则,他要儿子继周公、孔子,成为第二个周公,第二个孔子。司马谈还对孟子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臆说深信不移,认为是“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至于今五百岁。”感到自己继周公、孔子当仁不让。撰史颂德,是历史和时代赋予自己的重大历史使命。从司马谈临终嘱咐的全部内容来看,尽管史官之职原出道家,但却全用儒家一套嘱咐儿子,用儒家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儿子。即使是要儿子继承史家传统,撰史以流于世,也是意欲与儒家六艺相比媲。可见,司马谈的思想在汉武帝即位时是倾向道家的,但后来渐渐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受时代风气的影响,渐渐地由推崇道家而变得推崇儒家了。
    但话又说回头,司马谈在后期推崇儒家,并没有把儒家与道家对立起来。汉兴以来的黄老政治对他有着强烈的影响,在他的思想深处还是推崇道家的。他在《论六家要指》中,推崇道家,并对儒家有所批评,而在元封元年的临终嘱咐中,推崇儒学,并没有批评道家。因此,对司马谈思想的表述,应当是以道家为根基,以儒家为主干。儒道思想对司马谈都有很深的影响。因此,那种单凭《要指》来下结论,认为司马谈的思想是道家的,而不是儒家的,其认识是片面的。
    三、司马迁对其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不少论者认为,司马谈是崇道的,司马迁意则尊儒,父子二人的思想是对立的。这种认识对不对呢?可以说,司马迁思想的形成,很重要的就是受其父思想的影响,如果忽视司马迁父子思想的承继关系,也是不正确的,不科学的。不过,司马迁与其父相比,其思想更有所发展。
    司马谈当初对道家十分推崇,认为,“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太史公自序》)司马迁在史书的撰述中也贯穿着这种思想。他写汉兴以后六十多年实行黄老政治,无为而治,其基本思想和司马谈的这一思想是十分相近的。他对实行黄老政治的吕后、文景帝是十分推崇的。对吕后,虽然对他的立诸吕为王等极为不满,在本纪中极写其残忍以及陈平、周勃平定诸吕的功绩,而在结语中,对吕后执掌朝政的功绩是充分肯定的,认为:“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吕太后本纪》)汉文帝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休养生息的措施,如和戎安兵,亲耕劝农,减刑宽法,司马迁赞不绝口,称为“有德君子”。(《律书》)对汉兴以后辅佐帝王推行黄老政治的萧何、曹参等也是十分欣赏,称赞萧何“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位冠群臣,声施后世”;(《萧相国世家》)称赞曹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曹相国世家》)对汉兴七十余年实行黄老政治所取得的政绩,司马迁在《平准书》中作了充分的肯定,给予高度赞扬。汉武帝即位后,崇尚儒术,重用儒生,司马迁虽然生活在汉武帝时代,对汉武帝以及以儒学为官的朝廷大臣并不怎么尊重,常常是批评夹带讥讽,而对在当时信奉黄老的汲黯却给予很高的评价,写他是一个“社稷臣”。通观《史记》可以看出,司马迁写了汉武帝即位后的那么多文武大臣,如卫青、霍去病,如公孙弘、张汤,如窦婴、田蚡,如石奋、张叙,没有哪一个能跟汲黯相比。可以看出,司马迁对道家是十分推崇的,其推崇的称度并不亚于其父司马谈。
    司马谈后来对儒家亦十分推崇,特别是对孔子修《春秋》给予很高的评价,要司马迁继孔子《春秋》而撰史,司马迁并没有违背父亲的意愿,对孔子《春秋》亦给予很高的评价。这从他在《自序》中所写的就可以看出这一点。称是“《春秋》以道义”、“辨是非,长于治人”,“是礼义之大宗”。在《史记》中,司马迁在一百多处引用孔子的言论来褒贬历史人物,来评论历史是非。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批评儒家“博而寡要,劳而无功,是以其事难尽从”,司马迁在《史记》中亦表明这样的意思。他写孔子一生东奔西跑,无所成就,孔子弟子也大多是碌碌无为;孟子亦是一生不得志;对汉儒,更是饱含着批评之意。对儒家的评价,司马迁父子的思想是基本相同的。
    司马谈在《要指》中对其它各家有肯定,有批评,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各家学派代表人物的记叙,亦能领会其父的用意。这里仅举法家。司马谈对法家的评论是:“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矣。”对法家严而少恩的缺点,司马迁在对法家人物的记叙中亦有类似的批评。批评吴起是“刻薄少恩”;批评韩非是“惨激少恩”;批评商鞅是“天资刻薄”,等等。司马迁对三个法家代表人物都批评他们少恩,和其父“严而少恩”是一个腔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