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司马迁父子思想异同之剖析(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固原师专学报(社科版 朱枝富 参加讨论

可见,司马迁对其父的思想是继承的,是相通的。
    但是,如果仅仅认为,司马迁的思想是完全继承其父司马谈的思想,那么,他就不成其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和思想家了,就谈不上是“成一家之言”。司马迁不仅继承了其父的思想,更是有所发展创新。司马迁撰史要“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以探求治道,并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就是对其父思想加以发展的突出标志。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司马迁用通变的眼光来看待历史、看待社会、看待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在不少方面,比其父司马谈要略高一筹。试再作一些对比分析:
    司马谈推崇道家,是全盘肯定,而司马迁在推崇的同时,指出道家代表人物老子的一些消极因素,如在《货殖列传》一开头就说:“《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輓近世馀民耳目,则几无行矣。“丝毫不隐饰老子思想中的消极一面,明白地予以指出,这比司马谈要辩证得多,大大前进了一步。
    司马谈推崇儒家,主要是推崇孔子作《春秋》,对孔子、先秦儒家思想并没有多少敬重之意,而对秦汉利禄之儒,也没有认识他们的庐山真面目。司马迁认真考察了儒家的创始、发展、演变的历史,对先秦孔子儒十分推崇,而对汉儒是持批判态度的。对孔子以及先秦儒的推崇,不少学者已在评论中论及。对秦汉儒,司马迁写他们为了追求利禄而驰鹜世俗。如“知六艺之归”的李斯、阿顺苟合;被封为博士的儒生叔孙通,“面谀得以亲贵”;白衣至三公的公孙弘,常“阿上意”,外宽内忌。这些儒生失去了先秦儒的真精神,司马迁对他们没有一个是给予充分肯定的。即使是他的老师董仲舒,司马迁也不愿为他立传;写《儒林列传》,并没有多少推崇之意。司马迁并不是如有些评论者所说的盲目崇儒,其是非分明,褒贬得当,亦比其父司马谈进了一步。
    司马迁看问题往往比其父深刻得多,能够看到问题的实质,抓住要害的东西。还是以写法家代表人物为例,对法家的作用,司马谈的看法是:“正君臣上下之分”、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而司马迁肯定他们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他写商鞅变法的结果是:“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君列传》),其作《商君列传》的用意是:“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强霸孝公,后世遵其法。”(《太史公自序》)他写吴起变法的结果是:“明法市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于是南平北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孙子吴起列传》)写作《吴起列传》的用意是:“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太史公自序》)并不是如司马谈所说的“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而是认为对于治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对其后各家,司马迁也和其父一样,指出他们的长处,也批评他们的缺点。
    四、对历代评论的评论
    从以上的分析中看出,司马谈的思想经过演变发展,由原来的只推崇道家转而变为既推崇道家,又推崇儒家,但其思想根基还是道家的。司马迁继承其父思想,但有新的发展,对儒道两家亦有推崇亦有批评,其思想倾向和其父是基本一致的,是以道家思想为根基,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因而完全可以说,司马迁父子思想是相通的,在相通中略有一些差异,是大同而小异。司马迁的思想是发展了的司马谈思想,并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或根本的不同。
    说司马迁父子思想是相通的,从司马迁父子论述各家思想的出发点来看,从他们对儒道各家的思想以及对各家代表人物的评价来看,从他们的理想、志趣、目标来看,都基本上是相通的。说他们相通中略有差异,这是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时代影响都有不同。司马谈卒于元封元年,而司马迁的一生几乎与汉武帝相终始,经历了其父没有经历的汉武帝时代的后二十多年。司马谈所处的汉武帝时代,正是汉帝国处于上升的权威时期;而司马迁却经历了一个时期的全过程,对世事的发展变化更有切身的体会,因而反映出思想上的差异。例如,司马谈临终嘱咐司马迁撰史,主要是记载汉兴以来的“贤主明君忠臣死义之士”;而司马迁在实际撰史中,不仅记载了这些人的正面事迹,更重要的是记载了这些人的种种不义行为,使这些人的种种丑恶嘴脸暴露无遗,更加深化了史书的主题,更加增加了史书的价值。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再来对历代对司马迁父子思想评论作一点分析。
    先说扬雄及班固父子对司马迁思想的评论,他们把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中的片断加到司马迁的头上,分明是张冠李戴,难怪后来评论者纷纷出来辨析。此其一。其二,他们并没有全面系统地考察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思想观点,而是只凭《太史公自序》中所引用的一些言论就下结论,这种态度是轻率的,其结论也是站不住脚的。其三,这种批评主要根据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如果把这种评论套在司马谈头上,也是不正确的,是用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观点来看问题的,而这种评论实际上是评论司马迁的,更是不符合司马迁的实际的。因此,对这种评论完全有辨正的必要。
    再看列代针对班固这种评论而提出截然相反的意见。首先,这些人认为,扬雄、班固的评论是张冠李戴,先黄老后六经,是其父司马谈的思想,指出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不能把司马迁父子混为一谈。但是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其认识是很肤浅的。其二,几乎都一致认为,司马谈是崇道的,司马迁则是尊儒的,并列举了许多事实来说明,其实,《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随便要说明什么样的观点,从中都能找出论据来。可以这样说,司马谈并非是崇道抑儒,司马迁也不是崇儒抑道,两人的思想基本上是相通的,并不存在“先”与“后”“崇”与“薄”的问题。其三,这些人的辨正有不少仍然站在儒家正统立场上,崇尚儒学而非议道学,因而千方百计把司马迁提到儒家一边来,其出发点也是不可取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