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宁夏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
近两年来(1995-1996年),报刊上发表有关宁夏文物考古方面的文章80余篇,其中考古发掘简报、报告及研究论文45篇,一般性报导、介绍和评述30余篇。两年内出版有关专著5部,另外,还有1部《宁夏考古文集》出版(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下文均简称《考古文集》),书中汇集了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来最新的考古发掘和调查资料。现将其中的专著和相对重要的研究报告、论文等,按时间先后及专题作如下概述,以期促进研究者对本地区的文物考古成果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一 (一)古生物化石 1990年在惠农县西河桥发现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及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地点进行了联合试掘,出土化石有犀牛、鹿类、马、鸵鸟等种类。这批化石的产出地层为第四纪晚更新世,距今约1.5-10万年;其埋藏的古环境系山前凹陷带,湖相边滩沉积,反映了当时该地区湖泊成片,林木茂盛,水草丰美,气候湿润的自然条件。这样的良好环境,同样适宜于人类生存,这就为我们今后发现化石时代的人类遗迹提供了科学的线索[①]。 古生物化石地点,宁夏以同心和石咀山--惠农一带最为集中,且同心已发现有古人类化石。我们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但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历史考古知识,给这些古老的化石产地以切实的保护,而且应该尽快投入研究力量,适时地进行科学调查和发掘研究。 (二)石器时代 青铜峡鸽子山为一处细石器遗址。考古调查发现,该遗址位于贺兰山台地,石器分布相对集中,但因缺乏地层证据,且由于地形的限制,早晚期遗物混杂无章,从而其时代尚难确定。从石器类型和制作技术分析,“它属于华北以小石器为显著特征的文化传统”[②]。在海原菜园遗址连续数年发掘取得重大收获之后,为搞清“菜园遗存”的分布范围及与相邻地区同时代文化的关系,1988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合作,对固原地区的西吉、固原、隆德、彭阳四县的22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结果证明:“在宁南、陇东纵横数百里的范围内,尽管有六盘山的阻隔,但是各个流域的先民仍是交往频繁,联系密切,共同创造了具有浓厚地域特征的原始文化。海原县菜园遗址,则是这一文化的典型代表。”从而进一步证实了菜园遗存是宁南、陇东地区齐家文化的主要源头[③]。柴梁新石器时代墓地,位于固原县七营乡墩顶山。调查时发现,有不少墓葬已被破坏,随葬品以陶器为大宗,无论是墓葬形制、葬式,还是器型、风格,均与菜园遗存同类遗存相似[④]。新石器时代考古,可以说在我区已开展得相当深入,但南部山区仍有许多地点仍值得注意。 (三)春秋战国时期 《宁夏彭堡于家庄墓地》(载《考古学报》1995年1期),详细报导了1987年固原县彭堡乡撒门村于家庄戎族墓地的发掘收获。此次共发掘墓葬28座,墓葬形制有竖穴土坑和洞室墓两类,其中土洞墓居多,占21座。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头向偏东,有少量双人同(异)室合葬墓,无葬具。该墓地普遍流行以牛、马、羊的头、蹄骨殉葬的习俗。出土随葬遗物1400余件,以铜器如矛、刀、剑和各种车马器为主,还有大量珠饰出土,另有少量的陶罐、铁制牌饰和金银器。通过与相邻同类遗存进行类比,此墓地的时代定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墓主族属为西戎。《宁夏彭堡于家庄墓地人骨种系特点之研究》(亦载《考古学报》1995年1期),文中重点对该墓地所出人骨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彭堡古代居民的颅骨形态学研究表明,彭堡人的头骨很接近现代北亚蒙古人种。这个结论与该地区海原新石器时代和甘肃的铜石并用时代及青铜时代墓葬所见人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形态学偏离。海原菜园遗址的人骨在颅骨形态特征上明显与蒙古人种的东亚支系类型更为接近。相比之下,彭堡组与内蒙古东部的几个古代组尤其同扎赉尔和南杨家营子两组显示了更多的同质性,说明他们同为北亚蒙古人种。而固原青铜文化居民的族源同北方游牧文化古代民族可能有更为直接的关系。《西吉县陈阳川墓地发掘简报》(载《考古文集》),报导了西吉县新营乡陈阳川春秋战国时期戎族青铜文化墓葬的发掘情况。3座墓葬形制均为竖穴偏洞,葬式为单人仰身直肢一次葬;殉牲每墓均有;随葬品共有36件,以青铜器为主。这处墓地无论是形制、葬式,还是殉牲、随葬品的种类和特征,均与相邻的固原杨郎、彭堡戎族墓葬甚为相近,所以,这里也应该是文献记载中所述的戎人的活动区域。杨东晨在《论宁夏地区古族国的经济文化与华夏族的关系》(载《固原师专学报》1995年1期)一文中,简要论述了远古--商周时期宁夏先民与中原的密切关系;重点讨论了春秋战国时期宁夏的古国及其文化。那时,这里先后为乌氏、朐衍、义渠诸戎系民族所据,他们在与相邻地区民族的征战、融合过程中,共同开发了这一地区的文化与经济,从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韩小忙《猃狁与戎考论》(载台湾《汉学研究》1996年2期)一文,则从文献记载、铜器铭文和考古材料三个方面考证了猃狁与戎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经由分析得知二者活动的时空范围:即猃狁于西周时期,诸戎于东周时期,先后活动于泾、洛、清水河上游之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的广大地域。虽然时间先后不同,但空间范围大致相当,而且文化特征基本相同,因而猃狁与戎本应是同一个民族,只是前后称呼不同。他们处于以六盘山为中心的黄土高原西部,海拔较高,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年降水量少,属凌半干旱草原区。戎人农牧兼营,而且居住地就近放牧的畜牧经济发达(非游牧经济),同时,也以战争和掠夺补充生活。 近年来固原、银南地区青铜文化遗物的大量发现以及几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使得戎、狄文化面貌之别日益明朗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应该把目光转移到戎文化研究的细部,诸如族别的区分、文化特征的辨析、活动区域的确指等等,这样才能将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