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辽史•西夏外纪》中的“团练使”和“刺史”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北史地》 聂鸿音 参加讨论

《辽史》卷一一五《西夏外纪》在叙述西夏的军队装备时说:
    团练使上,帐、弓、矢各一,马五百疋,橐驼一,旗鼓五,枪、剑、棍棓、粆袋、雨毡、浑脱、锹钁、箭牌、铁笊篱各一;刺史以下,人各一驼,箭三百,毛幕一;余兵三人共一幕。
    凭常识判断,这段叙述中有些地方不合常情--任何军队都不可能为一个将领配备五百匹马和五面旗鼓,却只配备一支箭。相应的内容又见随后成书的《宋史》卷四八六《夏国传下》:
    团练使以上,帐一、弓一、箭五百、马一、橐驼五,旗、鼓、枪、剑、棍棓、粆袋、披毡、浑脱、背索、锹鑺、斤斧、箭牌、铁爪篱各一。刺史以下,无帐无旗鼓,人各橐驼一、箭三百、幕梁一。兵三人同一幕梁。
    据此可以认为《辽史》所记矢数与马数互舛,橐驼数与旗鼓数互舛,“团练使”下又脱“以”字。全文当以《宋史》近是。
    本文的目的是从上述记载出发寻找并分析“团练使”、“刺史”与西夏官阶的对应关系。以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辽史》所说的“团练使”和“刺史”并不是党项词语的直接翻译,而是从西夏某个相应的官阶折合来的。
    存世文献中能与《辽史》所述形成印证的是西夏法典《天盛律令》(1150)卷五中的一则条文,其中规定了不同级别官员配备的箭矢数量。这则条文里一共出现了十三个西夏官阶名号,其真正含义和语源我们至今还一无所知,通行的译本从字面用汉字勉强对译,不能称为真正的解读。①下面重新翻译条文最后的三句话,其中出现的官阶名号一律改用音译,以免对读者形成误导:
    ②
    [自jar-w至ti-dow箭三百,
    自giwir-wio至mjijr-kiej箭四百,
    自wejr-b以上一律箭五百。] ③
    参照箭矢数量不难看出,西夏《天盛律令》规定配备五百支箭的“”wejr-b对应于《辽史》的“团练使”,规定配备三百支箭的“”ti-dow对应于《辽史》的“刺史”。如同中原一样,西夏的官阶虽然不一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与担任的官职相配,但是其间总会保持大致的对当关系。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团练使和刺史在中原同领州郡,可是在西夏却为什么会表现出如此大的品级差别?
    始置于隋唐的团练使是州郡的最高军事长官,五代和辽因袭了这个制度。如果有战事的话,团练使一般是出征部队的总指挥员,因此西夏《天盛律令》记载的军阶也以“”wejr-b为最高。我们迄今所见的西夏文献里没有出现“团练使”这个词,“”wejr-b依字面翻译是“茂寻”(茂盛-寻找),其实际含义不得而知。这个词在文献中相当少见,比较著名的一例出现在西夏《官阶封号表》残卷的“下品”部分。④按照西夏“上次中下末六七……”的品级推算,“”应该相当于四品官,恰与当时中原团练使的品级一样。
    与资料短缺的“”wejr-b相比,“”ti-dow值得略加讨论。这个词的读音可以勘同中原史书里的番官名号“丁努”,⑤是西夏某个官阶的党项语称呼。《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八有奉旨奠慰宋神宗之丧的“丁努嵬名谟铎”。⑥“”ti-dow位列西夏《官阶封号表》的“六品”之首,⑦依字面翻译是“拒邪”(抗拒-邪恶),这个词多见于《天盛律令》,在西夏法典提到的所有官阶里属于中等偏上。可是我们知道,按照唐朝的惯例,作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的“刺史”至少位列四品,而位列“六品”的应该是县令。结合《辽史·西夏外纪》的记载我们不妨设想,西夏的“”ti-dow这个官阶实际上既可以授给州长官也可以授给县长官,也就是说,州和县两个建制在西夏似乎并不像在中原那样有明确的等级区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