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和史学著作(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何兹全 参加讨论

傅斯年说,所谓“夷”,“实包括若干族类,其中是否为一族之各宗,或是不同之族,今已不可评考”。孔子曰:“吾欲居九夷”,也是说“夷”之多。
    他把夷人分作两大族类:一太皞之族,二少皞之族。太皞与太昊为一词,古经籍中多作伏羲氏,或作包羲氏。太皞氏主要有风姓,古代传说中的华胥、女娲、大庭氏、葛天氏等都属于太皞这一系统。傅斯年引证了经籍中关于太皞之记载后,归纳出两条:一、太皞族姓之国部(按:指国家或部落。傅斯年对中国古代的族姓是国家还是部落概念并不十分清楚。从他的书名“从部落到帝国”来看,他大概认为这些古族姓还是部落)之分配(按:分配指“分布”),西至秦,东括鲁,北临济水,大致当今河南东隅,山东西南部之平原,兼包蒙峄山境,空桑在其中,雷泽在其域。古代共认太皞为东方之部族,乃分配(布)于淮济间之族姓。二、太皞继燧人而有此土。在古代之礼乐系统上,颇有相当之贡献;在生活状态上,颇能作一大进步。当是已进于较高文化之民族,其后世并不为世所贱。在周代虽居卫而为“小寡”,世人犹以为“明祀”也。
    少皞一系,据傅斯年所述:“其地望大致与太皞同,而位于空桑之野之曲阜,尤为少皞之本邑。……太少二字,金文中本即大小,大小可以地域大小及人数众寡论,如大月氏小月氏。然亦可以先后论,如太康、少康。今观太皞、少皞,既同处一地,当是先后有别。太皞之后今可得而考见者,只风姓三四小国;而少皞之后今可考见者,竟有嬴、已、偃、允四著姓。……种姓蕃衍……比起太皞来,真是有后福了。”
    傅斯年从《左传》、《史记》、《世本》佚文、《左氏杜注》中所录出的嬴姓所建国有:郯、莒、奄、徐、江、黄、赵、秦、梁、葛、菟裘、费。秦、赵后来成为战国时大国,秦且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帝国。另有群舒、六、蓼、英氏,为偃姓国家。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大人物,很多是属于夷族的,如:伯益、皋陶。
    夷族所居住的区域,“西至今河南之中心,东尽东海,北达济水,南则所谓淮夷徐舒者皆是。这个分布在东南一大片部族名为夷者,和分布在偏于西方的一大片部族名诸夏者,恰恰成对峙的形势。”
    在夷夏东西对峙的时代,夷夏之间曾有矛盾和斗争。传说中反映夷夏间大的斗争有三次。一、是启与伯益争统。关于这件事,战国的传说有两种,一谓启、益相让,二谓启、益相争。《孟子》说相让,古本《竹书》说相争,“益干启位,杀之”。傅斯年说伯翳(傅斯年考证伯翳和伯益是一人)是秦、赵公认之祖,即是赢姓之祖,亦即是徐方之祖,亦即是盈族之祖。“然则伯益正是源源本本的东夷之祖,更无疑义。”益、启之争,即是夷夏之争。二是后羿与夏争国。后羿逐太康而代夏政。传说中后羿亦称帝羿或羿帝,又说是“帝降夷羿”,“革孽夏氏”,“阻穷西征”,“夷羿作弓”等。傅斯年认为,后羿、帝羿、夷羿,是东方夷人之主,是“奉天帝之命降于下土者,为夷之君”。三是夏商之争。汤放桀,等于夷灭夏。“商人虽非夷,然曾抚东方之人,并用其文化,凭此人民以伐夏而灭之,实际上亦可说夷人胜夏。商人被周人呼为夷,有经典可证。”
    夷族的文化,在远古时代是很高的。“如太皞,则有制八卦之传说,有制嫁用火食之传说。如少皞,则伯益一支以牧畜著名,皋陶一支以制刑著名,而一切所谓夷,又皆以弓矢著名。可见夷之贡献于文化者不少。”
    傅斯年说:中国夏商周或虞夏商周古史,“乃周人之正统史观,不免偏重西方,忽略东方。若是殷人造的,或者以夷代夏。所谓‘裔(疑即“殷”字)不谋夏,夷不乱华’者,当是西方人的话。夏朝在文化上的贡献若何,今尚未有踪迹可寻,然诸夷姓之贡献都实在不少。春秋战国的思想家,在组织一种大一统观念时,虽不把东夷放在三代之系统内,然已把伯夷、皋陶、伯益放在舜禹庭中,赓歌揖让,明其有分庭抗礼的资格。《左传》中所谓才子、不才子,与《书》、《尧典》、《皋陶谟》所举之君臣,本来是些互相斗争的部族和不同姓的酋长或宗神,而哲学家造一个全神堂,使之同列在一个朝廷中。‘元首股肱’,不限于千里之内,千年之间。这真像希腊的全神堂,本是多元,而希腊人之综合的信仰,把他们硬成一个大系。”傅斯年这段话非常精辟。本非一家人的古代各族传说中的祖先,却被编排在一起成了君臣、父子关系。
    商和夏、周,仍是东西对峙。傅斯年从神话传说,地望所在及其迁移活动诸多方面,分析考证商是兴起于东方的一族。商和东北,渤海沿岸各族以及淮夷,都有祖先是由卵生的神话传说。他引证了古籍中有关东北各族、商及淮夷的祖先来源于卵生神话传说的记载。他说:“持此以证商代来自东北,固为不足,持此以证商代之来源与东北有密切关系,至少亦是文化的深切接触与混合,乃是颇充足,很显然的。”
    商建立基业之地早期是在河济之间的古兖州地。傅斯年说:殷之地望,在河济之间古兖州,即今河北省南部安阳、大名、汲县、滑县一带。上古时期,活动在这一带的有:殷、衣、韋、郼、衞、沇、兖。据他考证,这“殷、衣、韋、郼、衞、沇、兖,尽由一原,只缘古今异时,成为殊名”。 郼,读如衣,汉代兖州人谓殷氏为衣。郼,殷,都读作衣。韋、郼、衞三字,当是一字之异体。《左传》哀公二十四年杜注说:“东郡白马县东南有韦域。”晋朝白马县当今滑县东境一带。《吕氏春秋·有始览》说:河济之间为兖州,衞也。韋、衞之地望如此,殷之原来所在,由此可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