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荀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 郑先兴 参加讨论

荀悦一生著述颇丰,其中《崇德》《正论》及诸论数十篇早已失传;传世的只有他专为汉献帝所著的《申鉴》五卷和据班固《汉书》改写而成的《汉纪》三十卷。在这两部著述里,荀悦的思想和学术观点得以充分的展示。因此,受到历代史学家、思想家的重视。在这里,我们也以此为据,考察一下荀悦在史学理论上的贡献和成就。
    1
    历史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自从它产生以来,除了其浓郁的文化意蕴之外,更多的是服膺于政治,是政治的工具。荀悦以其敏锐的政治眼光,一开始就看到了历史学的这一特征。他说:“昔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虞夏商周之书,其揆一也,皆古之令典。立之则成其法,弃之则坠于地,瞻之则存,忽焉则废。故君子重之。汉《书》《纪》,其义同矣!”(注:《汉纪·序》。)也就是说,史学就是政治学,你要搞政治,就必须重视史学。
    作为政治学的史学,其研究的对象自然是政治,是与皇帝活动密切相关的军国大事,而其任务,首先当是记录和保存这些军国大事。荀悦说:“古者天子诸侯,有事必告于庙。朝有二史,左史记言,右史记动。动为《春秋》,言为《尚书》。君举必记,臧否成败,无不存焉。下及士庶,等各有异,咸在载籍。”(注:《申鉴·时事》。)其次,记功司过,彰善弹恶。用荀悦的话说:“内史执其彤管,记善书过,考行黜陟,以彰好恶。”(注:《申鉴·时事》。)最后,研究天人关系。天人关系是有汉一代研究历史发展动因的最重要课题。他把探讨天人感应看作是史学的又一重要任务:“天人之应,所由来渐矣。故履霜坚冰,非一时也。仲尼之祷,非一朝也。……若是王都未见之,无闻焉尔。官修其方,而先王之礼,保章视祲,安宅叙降,必书云物,为备故也。太史上事无隐焉,勿寝可也。”(注:《申鉴·时事》。)
    作为政治学的历史学有哪些作用呢?荀悦认为,史学作为政治的工具,可以进行道德教育,以辅助法制。他说,史学记事是“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善人劝焉,淫人懼焉。故先王重之。以副赏罚,以辅法教”(注:《申鉴·时事》。)。他著《汉纪》目的是“惩恶而劝善,奖成而懼败”(注:《汉纪·序》。)。
    史学可以提供借鉴,为人们的言行寻求依据。他说自己著的《汉纪》就可以使人“质之事实而不诬,通之万方而不泥。可以兴,可以治,可以动,可以静,可以言,可以行”(注:《汉纪·序》。)。在荀悦看来,借鉴历史就是执行了“天道”:“鉴于三代之典王,允迪厥德。功业有尚,天道在尔。”(注:《申鉴·政体》。)
    史学还可砥志励气,陶冶情操:“或问厉志。曰:若殷高宗能葺其德,乐瞑眩以瘳疾。卫武箴戒于朝,勾践悬胆于坐。厉矣哉。”(注:《申鉴·杂言》。)
    2
    荀悦从其政治史学的观念出发,对历史的发展,历史发展的本质,人与历史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探讨。
    在荀悦看来,历史的本质在于人类自己的活动。他依据儒家的观点,把事物分为天、地、人三个方面,并指出它们各有其“道”,“各当其理而不相乱也”(注:《汉纪·孝武皇帝纪四卷第十三》。)。也就是说,历史发展是按其内在的规律而进行的。这一内在的规律性,从荀悦多次论说看,在“天”,“曰阴与阳”,在“地”,“曰柔与刚”,在“人”,“曰仁与义”。(注:《申鉴·政体》。)在这里,“天”“地”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仅是荀悦所处时代的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一个工具,其真正的本质则在于认识“人”即人类社会,从而来管理社会。“故圣人则天,贤者法地,考之天道,参之典经,然后用于正矣!”(注:《汉纪·孝元皇帝纪下卷第二十三》。)这里的正就是政治。“孔子曰:政者,正也。夫要道之本,正己而已矣。”(注:《汉纪·孝元皇帝纪中卷第二十二》。)
    荀悦认为,作为人类政治活动的历史,其本质在于“仁与义”。而仁义外在的表现即在于社会有序,“仁义之大体在于三纲六纪,上下咸序,五品有章”(注:《汉纪·孝成皇帝纪二卷第二十五》。)。内在的表现则是“下足以代耕,上足以克祀”(注:《汉纪·孝惠皇帝纪卷第五》。)。“帝耕籍田,后桑蚕宫,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注:《申鉴·政体》。)仁义的实施主要在于内政的确立。也就是说,历史的发展主要在于人类自身的活动。“问明于治者其统近,万物之本在身,天下之本在家,治乱之本在左右,内政立而四表定矣!”(注:《申鉴·政体》。)无疑,内政之确立主要在于统治者。因此,仁义之实施,亦即历史之正常的发展,对统治者作了极高的要求。第一,要克己无我,以民为本。“圣王之有天下,非所以自为,所以为民也。不得专其权,利与天下同之。唯义而已,无所私焉。”(注:《汉纪·孝惠皇帝纪卷第五》。)第二,要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圣人之道,必则天地,制之以五行,以通其变。”(注:《汉纪·孝元皇帝纪下卷第二十三》。)“在上者则天之经,因地之义,立度宣教,以制其中。施之当时,则为道德,垂之后世,则为典经。皆所以总统纲纪,崇立王业。”(注:《汉纪·孝成皇帝纪二卷第二十五》。)第三,要正确决策。荀悦分析说:“夫立策决胜之术,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形者言其大体得失之数也,势者言其临时之宜也,进退之机也。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意也。故策同事等而功殊者何,三术不同也。”接下来,荀悦举了历史上很多“同事”由于“异形”“异势”“异情”采取了不同的决策,指出:“故曰,权不可预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决策之机也。”(注:《汉纪·高祖皇帝纪卷第二》。)这就是说,在历史发展中,不能固守教条,而应审时度势作出决策。
    总之,历史的发展,历史的存亡兴替,主要在于统治者。在《汉纪·孝昭皇帝纪》中,荀悦指出,由君臣构成的统治集团,对历史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或有君而无臣,或有臣而无君。同善则治,同恶则乱,杂则交争。”“六主之有轻重,六臣之有简易,其存亡成败之机,在于是矣!”
    历史的治乱存亡,取决于人类自身的所做所为。但在历史发展中,人们自己却不能随心所欲,心想事成。因为历史有其自律性。列宁曾说,据说历史喜欢与人开玩笑,你想进入这个房间,却走进了那个房间。荀悦也看到了这一点。他说,历史发展有“三势”:“夫事物之性,有自然而成者;有待人事而成者,有失人事不成者;有虽加人事终身不可成者,是谓三势。凡此三势,物无不然。”荀悦这样说的目的是告诉汉献帝,汉代的灭亡已是大势所趋;即使我辈如何努力,恐怕也与世无补。应早一点做好心理准备:“凡三势之数,深不可识。故君子尽心力焉,以任天命。《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其此之谓乎?”(注:《汉纪·高后纪卷第六》。)平心而论,荀悦对汉献帝的这些分析劝谏还是客观的,正确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