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参考文献: [1]牟润孙。励耘书屋向学回忆[A].励耘书屋向学记[M].北京:三联书店,1982. [2]陈垣。通鉴胡注表微·考证篇第六[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3]陈智超编注。陈垣来往书信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4]陈乐素。学习历史,整理古文献[A].求是集:第2集[C].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 84. [5]牛润珍。陈垣学术思想评传[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6]陈垣。通鉴胡注表微[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7]陈乐素。陈垣同志的史学研究[A].求是集(第2集)[C].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 [8]牟润孙。从<通鉴胡注表微>论援庵先生的史学[A].励耘书屋向学记[M].北京:三联 书店,1982. [9]求是集:第2集[C],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10]常绍温。陈乐素同志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情况述略[A].求是集:第1集[C]. [11]谈谈我的一些读书经验--与北京师大历史系应届毕业生谈话纪要[A].陈垣史学 论著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2]徐梓。陈垣先生史学的总结性特征[A].纪念陈垣校长诞生110周年学术论文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13]蔡尚思。陈垣先生的学术贡献[A].励耘书屋向学记[M].北京:三联书店,1982. [14]陈乐素教授(90)诞辰纪念文集[C].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