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课艺总集:清代书院的“学报”和“集刊”(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 参加讨论

2.用稿率
    并非所有生徒的课艺都能够收入总集。有的属于“自然淘汰”,如《诂经精舍续集》(杭州)选刊之时,“年来所课卷,已散佚不全”(14);《诂经精舍七集》(杭州)距离《六集》之刊已有十年,“课卷丛残,仅存大半”(15);光绪七年(1881)曾兆鳌(1816-1883)选刊《玉屏课艺》(厦门),其时他“司玉屏讲席十有八年于兹矣”,“客秋山居多暇,聚旧课将录而梓之,而庚午(1870)以前存者寥寥”(16);《当湖书院课艺二编》(嘉定)选刊之时,距离初编已有二十年,“积之既久,间或散佚,计所存仅十之六七”(17)。
    有幸存留的课艺,也未必都能入选总集。编选者往往“择尤甄录”,故而由于“集隘,不能多载,遗珠之惜,诚所难免”。(18)至于用稿率,有些总集的序言已经明言。《敬修堂词赋课钞》(杭州崇文书院)胡敬序:“积时既久,散佚颇多,姑即所存,汰其繁芜,抉其瑕类,十取一二,合前刻成十有六卷。”(19)《羊城课艺》(广州)陈其锟序:“乃裦历岁所积,课艺盈千,删繁汰冗,得百十首付梓,以诏来兹。”(20)《钟山书院课艺初选》(江宁)孙锵鸣序:“尽发府署所存前列卷二千余篇,博观约取,又得二百八十余篇,为《续选》。”(21)可知这些总集的用稿率在10%~20%。
    还有些总集,结合序言和选录情况,也可知其用稿率。《黄州课士录》(黄州经古书院)周锡恩序:“自庚寅(1890)夏迄辛卯(1891)春,诸生课作,千有余篇。兹择其尤雅,刊若干卷。”(22)是集共收203篇,用稿率约为20%。《丰山书院课艺》(香山)黄绍昌序:“计岁中阅时艺一千九百余首,经说、史论、骈散文、诗赋八百余首。明府谓宜择其尤雅者,刻为课艺。乃选时艺若干首,呈明府裁定,付之剞劂,而古学别为一编。”(23)笔者所见是集皆时艺,凡二卷66篇。序中所云古学一编,未见。推算起来,时艺的用稿率尚不足3.5%。
    又有少数总集,可知其作者入选的几率。《尊经书院课艺》(江宁)薛时雨序:“岁在己巳(1869),时雨以谷山制府聘,承乏尊经书院。院中士肄业者二百人有奇,视承平时已减。”“起乙丑(1865)二月,迄己巳(1869)十二月,积一百余课,存文若干首。”(24)此书南京图书馆藏本仅一册,国家图书馆藏本六册,系全本。据全本,凡制艺161篇,作者38人。二百多人中,仅38人有课艺入选,亦可见发表之不易。
    3.用稿标准
    清代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是八股文,其衡文标准叫做“清真雅正”。以八股文为主要内容的课艺总集,其选文亦以“有利于场屋”(25)为目标,故而“清真雅正”自然成为去取标准。序言或凡例中往往明言,例如:
    文取清真雅正。(26)
    每课一艺,必以能融会圣贤立言之旨为宗。至文之清奇浓淡,苟不诡于正,有长必录。(27)
    择其尤者一百七十篇,皆理法清真而有书卷议论者。(28)
    汇三年内官师课卷,择其理法双清、华实并茂者录之。(29)
    以经史词章为主要内容的课艺总集,则另有取舍标准。《学古堂日记》(苏州)吴履刚跋:“贵筑黄公昔主讲保定莲池书院”,“其为教也,大约校勘必致精,纂录必举要,考据务详碻而惩武断,义理尚平实而耻空谭,条贯本末,兼综汉宋,实事求是,期于心得,以上企孟氏详说反约、孔门博文约礼之训。”(30)《南菁讲舍文集》(江阴)黄以周序:“凡文之不关经传子史者,黜不庸;论之不关世道人心者,黜不庸;好以新奇之说、苛刻之见自炫,而有乖经史本文事实者,黜不庸。”(31)科举导向和学术追求,在不同的课艺总集中各有体现。
    4.“关系稿”
    胡敬(1769-1845)主讲杭州崇文书院,选编《敬修堂词赋课钞》,收录董醇等81人课艺,其中胡琨、胡琮姓名之后皆有“附”字。(32)胡琨(1814-1860),字次瑶;胡琮(1815-1861),字季权:皆为胡敬子。琨、琮二人课艺入选是集,当是其父关照。需要说明的是,说琨、琮二人课艺为“关系稿”,不代表他们所作不佳。胡琮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补廪膳生,胡琨于二十四年(1844)乡试中式第32名举人(33),皆属一时俊彦。他们与其兄胡珵有《胡氏群从集》三卷,《清史稿·艺文志》著录。
    《紫阳书院课艺九集》(杭州)收录陈予鉴制艺一篇。文后评语云:“选课艺既竣,同学世兄骆筠溪持此卷语予曰:‘此旧徒陈某作也。刻苦为文,少年赍志以殁。可否存之?’辞甚切。虽然,欲于课艺中存其人,亦可哀矣。文亦足存者,因附卷中。”(34)其文虽“亦足存者”,但无骆筠溪的推荐则不能入选,这也是一种“关系稿”。
    又,《江汉书院课艺》(武昌)辛卯(1891)卷,收录制艺10题31篇。每题皆收前三名所作,惟末题增收“四十名苏逢庚”一篇。壬辰(1892)卷收录制艺10题33篇,每题皆收前三名所作,唯第一、二、五题增收“四名陈略”、“一等百二十名陈略”、“五名陈略”三篇。(35)苏、陈二人考课名次靠后,却能入选,颇显突兀,故疑二人课艺属于“关系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