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关联与境:狄尔泰与他的历史哲学(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张一兵 参加讨论

二、精神科学:生命实在的内在体验
    现在,我们再回到《精神科学引论》的第1编。狄尔泰自己说,他的上述思想直接受到18世纪“历史学派”的影响,其中包括德国的赫尔德、浪漫主义学派和萨维尼等人,也包括英国的伯克,法国的基佐和托克维尔等诸多学者。狄尔泰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但他并没有将马克思列入历史学派之中。在狄尔泰看来,历史学派“第一次使历史意识和对历史的学术研究获得了解放”。(32)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个是历史学的研究,一个是历史性的观念的兴起。在狄尔泰看来,此时欧洲的各种社会科学仍未彻底摆脱作为形而上学的奴隶的地位,并且,自然科学的成功又生成着新的压力,这使得孔德、穆勒等一些思想家开始从自然科学(Naturwissenschaften)那里借用某些原则和方法,作出解决世界历史之谜的新尝试。狄尔泰认为,这是历史研究中一种完全错误并且根本没有出路的导向。历史学派的意义就在这里,因为它有力地突显了社会历史领域的独特意义。狄尔泰说,他就是要为这种新的历史性观念“提供哲学基础”。这个所谓的哲学基础就是一种全新的精神科学(Geisteswissenschaften)。此处精神科学中的精神,并非狭义的主观意识现象之意,而是特指人所具有的内在灵魂存在,这种存在构成了社会历史生活的真正核心。后面我们会看到,在“什么是存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狄尔泰恰恰是含混不清的。这正是海德格尔后来从本体论向存在论转换的逻辑突破口。
    其实,在狄尔泰看来,所谓精神科学的核心特质在于它的研究对象是不同于自然存在的历史性现实(Geschichtliche wirklichkeit)。(33) 依他所见,“自然界对于我们来说是陌生和疏远的。它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种纯粹的、没有任何内在生活的外表而已。社会才是我们的世界”。这也就是说,人类活动、存在其中的社会生活才是我们真正的精神生活。于是,狄尔泰明确主张:精神生活的事实与自然过程的事实在原则上是根本不同的。所以,当孔德的实证主义和穆勒的经验论将自然科学的概念和原则用来图解社会历史现象的时候,无一例外地都“对这种实在进行了删节和肢解”。(34) 据说,狄尔泰在阅读穆勒的《逻辑学》一书时,在一个旁注中写道:“对历史知识的缺乏导致了穆勒的武断。”(35) 狄尔泰说,当洛采(Lotze)在《微观宇宙》一书中采用一条与前者不同的反向思路时,则被认为是牺牲科学性和基于经验方法确定性的主观倾向。对此狄尔泰的反驳为,精神科学也将基于经验的方法,但它所依存的经验是独特的、与人的存在具有密切“生命相关性”(die Lebensbezueglichkeit)的“内在经验(inneren Erfahrung)”。他说道:
    所有科学都是从经验出发的;但是,所有经验都必须回过头来与它们从其中产生出来的意识条件和意识关联与境(“关联与境”原文译作“脉络”)联系起来,都必须从这样的条件和关联与境(“关联与境”原文译作“脉络”)之中把它们的有效性推导出来--也就是说,它们必须与我们的本性所具有的总体性联系起来,它们的有效性必须出自这样的总体性(Ganzen)。(36)
    狄尔泰要建立主要面对社会历史研究的精神科学,凡科学皆由经验出发,他不想别人说他的东西不是科学,可是,他特别界划出精神科学的确定性基础不是人对外部对象的直接经验,而是人所特有的生命实在的内在经验。在他看来,一切存在、一切价值和意图,只有与这种总体性的人类本性之内在经验相关联才是有意义的。并且,这种内在经验的发生恰恰与特定的历史关联与境相接合。所以,狄尔泰把我们在其中检验生命与各种事物所具有的价值的、由各种过程构成的关联与境,称之为生命体验。他也由此坚定地主张,人的心灵世界是一个由特定的关联与境建构起来的总体场域,人的精神活动中的每一种活动和现象都以突现式的整体场境--构形(Gestalt,格式塔)(37) 表现出来。所以,也有人认为,狄尔泰的这种思想预示了后来的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38) 这是有道理的。
    狄尔泰认为,任何经验只有与一定的人类本性的总体相联结,才可能具有实际的有效性和意义。有效性,是洛采哲学思想中的重要逻辑构件。过去我们经常谈论这样一个观点,狄尔泰区分了用于自然科学的因果分析的说明和内在于社会历史领域的精神理解,可是我们在这里却看到,狄尔泰的真正意思是,实际上人类“关于自然界的整体的观念只不过是某种隐含的实在所投下的阴影而已”。(39) 这里,狄尔泰所理解的实在,不是某种独立存在的实体性的东西,而是生命存在的突现系统。他甚至说,只有抽象才能分离生命存在中的生理单元和心理事实,而实际上,生命存在本身总是一种发生着的系统。所以在狄尔泰看来,自然科学中的经验及其观念说到底也是人类生命实在之内在体验的某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投影。这就是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构境了。
    正如狄尔泰所说:“这种关于内在体验的科学既囊括了确定自然界对于我们来说能够存在的程度的各种认识论原理,也囊括了各种与我们的行动有关,可以说明各种意图、各种最高的善,以及各种价值的存在的原理;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处理过程,都是以这种科学为基础的。”(40)
    因为,我们不可能镜像式地面对自然对象、客观地经验和感知纯粹的外部规定性,我们总是在一定的人类本性的“存在的总体性(Totalitt)”,即特定的历史生活关联与境中认识这个世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狄尔泰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洛克、休谟和康德所设想的认识主体的血管之中并没有流淌着真正的血液,而毋宁说只存在作为某种单纯的思想活动的、经过稀释的理性的汁液。”(41) 这个不在场的“真正的血液”,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存在。因为在他们的认识论中,除了作为白板式的受动性载体、不确定的主观经验和先天理性构架,恰恰没有真实的生命存在之涌动。狄尔泰认为,意识、认识和作为认知工具的概念都并非理性的产物,而是历史生活的关联总体的结晶,任何一种认识,无论是面对自然还是追问社会历史事实,都只能是一种历史条件下人的生命存在和生活中突现而成的主观关联与境。况且,社会存在是比自然物质“复杂得多、神秘得多的东西”。与外部的自然存在相比,这里的每一种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事物和事件,更重要的是,社会存在总是由道德力量所建构的。
    多年后,狄尔泰提出生命存在的最重要方面是存在的主体表现(Ausdruck)。狄尔泰此处所说的表现,是他对人的生命存在形式的一个特殊设定。这里既有主体的形体、语言的直接表意,也有客观化的活动结构,正是这种相互之间的表现、体验和沟通才建构了生命的存在之场境。表现的本质是意义(Bedeutung),这个意义就是生命和关联与境总体的联结点。只有当人们通过在生命中发现的某种关系把一个部分与它所从属的整体联系起来时,这个部分对于整体来说才具有意义。生命的意义是关系性存在,意义也是我们领悟生命的方式。所以,狄尔泰总是说社会生活只是当下突现建构而成的关联与境,对此,人们就不可能对生活本身进行对象性的认识(说明),生活只有通过内在经验(体验)生成的理解或领悟来居有。精神科学不是一种“社会历史之外的实在物的摹本”。只有通过与人们可以内在地体验或者理解的东西发生关系,这些事件才能属于历史。或者说,只有当我们体验到人的状态,让这些状态在生命显示中(Lebensauesserungen)表现出来,并且理解这些表现,人类才成为精神科学的对象。(42) 因此精神科学只能是基于人类生命存在和系统性社会生活的历史理解论,即历史解释学。他的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到青年海德格尔,当然,后者直接消解了对象性认知的二元认识论模式,而从生命此在的交道性活动系统中生成世界图景。其实,这也是狄尔泰全部历史哲学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